考点: 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利用称重法F浮=G﹣F示求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出来了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求物块排开水的体积〔物块的体积〕;上面测出了物块的重力,利用G=mg=ρVg求物块的密度、
解答: 解:
〔1〕F浮=G﹣F示=15N﹣5N=10N,
〔2〕∵物块浸没水中,F浮=ρ水V排g,
∴V=V排=
,
G=mg=ρVg, ∴ρ=
=
=
ρ水=
×1×103kg/m3
=1.5×103kg/m3
故答案为:10;1.5×103、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称
重法测浮力”求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此题的突破口、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以下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 11、〔2018?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 解答: 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
5 / 15
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应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以及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
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
12、〔2018?安徽〕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
A、 地球对人的引力 B、
C、 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 D、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概念。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各个选项中产生力的情形,是否需要接触,据此进
行判断选择、
解答: 解:地球对人的引力、磁极间的作用力、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这三个力,不接触
也能产生;
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是磁铁压支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支架给磁铁产生支持力,必须接触才能产生、 应选C、
点评: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引力、磁力的产生不需要
力是此题的关键、
13、〔2018?安徽〕人们根据物理原理或规律制造出许多机器设备,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B、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 内燃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 D、 发电机的原理是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热机。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利用其可制成投影仪、
②电动机的前提是供电,结果是产生运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 ③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④发电机是用来产生电的,它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解答: 解: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中的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故本选项正确、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现象制成的,故本选项错误、
C、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热机工作提供动力,故本选项错误、
D、发电机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本选项错误、 应选A、
6 / 15
点评: 〔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以及三种成像情况的应用、 〔2〕要解决此题,明确各个设备的制成原理是关键、 14、〔2018?安徽〕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那么物体的两次运动〔〕
A、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①人、交通工具走过或驶过的距离叫路程;
②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那么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置的变化、
解答: 解:
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
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 应选D、
点评: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位移,属于高中力学内容、 15、〔2018?安徽〕以下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2〕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4〕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
解答: 解: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应考虑其它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故B符合题意、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错误,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7 / 15
D、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不符合题意、 应选B、
点评: 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了热量,不一定是用来升高温度、 16、〔2018?安徽〕某同学利用图示电路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闭合开关S再迅速断开,发现接通电路的短时间内,两只小灯泡均发光,电流表的指针正向偏转超过最大刻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小灯泡Ll发生短路 B、 小灯泡L2发生短路 C、 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小了 D、 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逆推法。 分析: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必须使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流出,并且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解答: 解:
A如果灯泡L1短路,电路电流很大,但灯泡L1不会发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果灯泡L1短路,电路电流很大,但灯泡L1不会发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如果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太小,因为电流较大,所以指针会迅速转到最右侧,超过最大刻度、此选项符合题意;
D如果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闭合开关,指针会向左偏转、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应选C、 点评: 使用电流表时,指针偏转不正常的情况有四种:①不偏转,原因是电路断路或电流表短路;②偏转角度很小,原因是电流太小或选择的量程太大;③指针迅速转到最右侧,原因是电流太大或选择的量程太小;④指针倒转,原因是电流方向错了、 17、〔2018?安徽〕如下图,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h,现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为G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那么以下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式正确的选项是〔〕
8 /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