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η=×100% B、 η=×100% C、 η=×100%
D、 η=×100%
考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斜面是用来提高物体位置的,有用功等于物体重力和斜面高度的乘积,即W有用=Gh;总功等于物体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和斜面长的乘积,即W总=FS;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使用斜面时,所做的额外功就是克服物体与斜面摩擦力做的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据此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解答: 解:
∵斜面的高为h,物体的重力为G, ∴有用功为:W有用=Gh,
又∵斜面长为L,拉力为F, ∴总功为:W总=FL, 那么机械效率为:η=
=
,
而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为f, ∴额外功为:W额外=fL,
那么总功为:W总=W有用+W额外=Gh+fL, 故机械效率为:η=
×100%=
×100%,故D正确;
A选项中,是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A错; B选项中,是有用功与有用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B错;
C选项中,是有用功与〔总功加上额外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C错、 应选D、 点评: 此题考查有关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容易出错的是摩擦力的计算,我们要知道使用斜面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是额外功,关键在于明确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20小题各8分,共20分〕 18、〔2018?安徽〕某同学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和游码位置如下图、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l〕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考点: 天平的使用。 专题: 实验题;定性思想。 分析: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
9 / 15
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解答: 解:〔1〕天平已经放在水平桌面上,还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故答案为:〔1〕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点评: 〔1〕无论实验步骤详略如何,都要按照细致的步骤去对照,进行填空、或找出错误
步骤等、
〔2〕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是判断天平横梁的简单方法、
19、〔2018?安徽〕图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速度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动能的大小、
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 〔1〕让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高度不同,小球到达水平面速度不同,
所以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是为了在质量相同时,改变速度,来探究动能和速度的关系、
〔2〕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滚下,为了获得相同的速度,所以不同质量的小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在速度相同时,改变质量,来探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使小球从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获得相同的速度,或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获得不同的速度,斜面是为了控制钢球的速度大小、
小球推动木块运动越远,小球的动能越大,用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解答: 解:〔1〕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了钢球的质量,改变的是
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因此探究的是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了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改变的是钢球的质量,因此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控制钢球滚到水平面的速度、钢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钢球动能大小,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故答案为:〔1〕速度;〔2〕质量;〔3〕速度;动能、
点评: 明确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
用了转换法、
20、〔2018?安徽〕李明同学设计了图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0 / 15
〔1〕根据图示电路〔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闭合开羊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A〔选填“A”或“B”〕端、
〔3〕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该同学利用P=UI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假设考虑电表的电阻对测量的影响,那么电功率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选填“大”或“小”〕,原因是电流值偏大、
考点: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专题: 实验题;作图题。 分析: 〔1〕分析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根据实物电路图画出电路图;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确定滑片的位置; 〔3〕根据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量的量,分析电压与电流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然后
判断电功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
解答: 解:〔1〕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电路图如下图;
故答案为:电路图如下图、
〔2〕由电路图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阻值,因此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至A端; 故答案为:A、
〔3〕由电路图知,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压表的测量值U与真实值相等; 电流表测的是流过灯泡与流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电流表的测量值I比真实值大, 因此由P=UI求出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故答案为:大;电流表的测量值偏大、
点评: 此题考查了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分析电功率的测量值与真实
值间的关系等问题;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2018?安徽〕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000N,速度为108km/h、
〔1〕求小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2〕求牵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 〔3〕假设发动机的牵引力用F表示,小汽车的速度用v表示,请推导出牵引力的功率P=Fv、
11 / 15
考点: 功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因为轿车匀速行驶,所以汽车所受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
条件可得出阻力的大小;
〔2〕根据s=vt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根据W=Fs求出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 〔3〕根据做功公式、功率公式和速度公式即可推导出功率的表达式、
解答: 解:〔1〕因为轿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受到的阻力f=F=2000N;
答:小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000N、 〔2〕汽车行驶的距离: s=vt=m/s×600s=18000m,
牵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 W=Fs=2000N×18000m=3.6×107J;
答:牵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3.6×107J、
〔3〕根据功率公式P=,做功公式W=Fs,速度公式v=得, 进行推导就会得出P==
=Fv、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和功率的计算,这三个内容相互之间联系
比较紧密;功率的变形公式P=Fv在机车行驶问题中常遇到,要灵活的应用、
22、〔2018?安徽〕某同学家的电子式电能表上个月月初、月末的表盘如下图、表盘上 “1600imp/kw?h”表示每用电1kw?h指示灯闪烁1600次、根据表盘上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该同学家上个月共用电多少kw?h?
〔2〕该同学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得超过多少?
〔3〕假设只让一个标有“220V484W”的电热器工作3min,观察到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了32次,那么该同学家的实际电压是多大?〔设电热器的电阻不变〕
考点: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知道电能表的读数方法:〔1〕月末的减去月初的示数、〔2〕最后一位是小数、
〔3〕单位kW?h、 〔2〕“220V”表示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压,“1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从而可利用公式P=UI计算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3〕“1600imp/kw?h”表示每用电1kw?h指示灯闪烁1600次,可求出指示灯闪烁32次消耗的电能,知道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P=计算出电热器的实际功率,又知道
12 /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