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对于三相四线制电能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采用三相六线制接线方式;对于三相三线制电能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采用两相四线制接线方式。
● 计量点确定
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光伏电站的计量关口确定如下:
光伏电站至地区35kV变电站的线路出口、光伏电站所用变高压侧为电量关口点。另外,光伏电站升压变高压侧应设置电量考核点。
● 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方案
1)远方电量计量表配置
本期工程,所有计量关口点按照1+1原则配置远方电量计量表,表计精度为0.2s级;所有计量考核点按照1+0原则配置远方电量计量表,表计精度为0.2s级。
因此,本期工程光伏电站至地区35kV变电站的线路出口、#2所用变高压侧应按照1+1原则配置远方电量计量表;升压变高压侧应按照1+0原则配置远方电量计量表,根据国网公司通用设计要求,每台远方电量计量表还应配置相应的接线盒
2)电能量远方终端
在光伏电站内设置一套电能量远方终端,以RS485串口方式与电度表通信,采集全站的电量信息。电能量远方终端以IEC60870-5-102规约向聊城市地调计量主站传送电量信息。电能量远方终端除了能以拨号方式与调度端通信外,还应具备网络传输能力。
3)电能量现场监视设备
为实现电厂上网电能量的计量、分时存储、处理及制表打印功能,根据《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2-2004)》要求,在光伏电站内配置电能
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量现场监视设备一套。通过现场监视设备收集发电厂的电能量数据,进行电站自身的经济核算工作。
电能量信息传输示意图如图7-2所示:
电能量信息传输示意图
● 组屏方案
本期工程在继电器室内设1面电能量远方终端屏,安装电能量远方终端设备。同时设置1面远方电量计量表屏,安装1回线路、1台所用变高压侧共计2块远方电量计量表及相应的接线盒。继电器室远方电量计量表屏与电能量远方终端屏之间通过双绞屏蔽电缆连接。
7.2.4.1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按照山东省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规划,光伏电站为山东省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接入节点。为满足调度端对光伏电站数据网络通信的需要,本期工程应在光伏电站内配置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一套。其具体配置原则应与山东省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保持一致。所有数据网接入设备均组屏安装,安装在继电器室内。
7.2.4.2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 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要求,“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
因此,本期工程应当在光伏电站内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一套,包括两台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等。以确保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安全运行,具体配置原则参照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执行。
光伏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与站内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统一组屏安装在继电器室内,原则上不单独组屏。
7.2.4.3 电源系统 根据《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3-2005)要求,调度自动化专业设备应配备两路独立电源。因此,本工程光伏电站调度自动化设备考虑采用两路独立的直流电源或者UPS电源供电,当采用UPS电源供电时,其维持供电时间按不少于1小时考虑。
由于电厂具备全站公用的UPS电源和直流电源,因此调度自动化设备不再单独配置专用电源系统。
7.2.4.4 自动化信息传输通道 ● 远动信息传输通道
光伏电站对聊城市地调的远动通道均采用主备通道,其中主通道采用电力调度数据网通道。以2M方式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骨干点。
光伏电站对聊城市地调的远动备通道均采用常规模拟通道,信息传输速率1200波特,要求在通道信噪比为17dB时,误码率不大于10-5。
● 电量信息传输通道
光伏电站对聊城市地调电量计量主站的电量信息传输通道采用主备通道,其中主通道采用电力调度数据网通道,备通道为电话拨号通道。
7.2.4.5通信
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通信监控
由于光伏电站不设置通信运行岗位,因此通信设备的配置及运行管理按照无人值守通信站的设备标准考虑,为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维护管理,需配置通信监控屏1台,本站通信设备、设施通过网络方式接受调度端的远方监控。
2)场内建筑的通信电缆敷设
根据本工程建设规模,生产管理办公楼内的各房间均根据岗位情况设置电话端口,其布线系统按照常规布线考虑。
对于光伏电站方面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建筑布局技术规划提出的综合布线方案和闭路电视系统等需求,由于超出设计规程范围,需另行商议。 3)通信机房工艺及接地
本工程通信机房按照无人值守设计,除通信机房外,不设置通信用值班室、办公室及其它通信用功能性房间。安装的设备包括程控电话交换机、通信电源屏、系统通信设备、配线设备等;蓄电池单独设置通信蓄电池室。通信机房的建筑及电气工艺要求在施工图阶段设计。
机房接地系统:通信机房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并在活动地板下设置闭合的环形均压带,均压带通过2条铜缆与场区接地网连接,接地电阻要求≤1Ω。 4)通信电源
根据本期工程通信设施建设规模,本工程配置1套48V/100A高频开关电源与2组48V/100Ah蓄电池组。
通信电源同时满足系统通信的容量需求和场内通信负载的需求。
8 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平面设计
8.1电站总平面布置
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装机容量20MWp,全厂占地670亩。建筑为光伏电站的配套工程,站内布置要利于生产,便于管理,适应当地环境,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创造好的工作环境。本工程建筑物的功能应满足变电站内生产、生活及办公的需要,造型及外观与电场及当地的环境相协调,并体现新能源发展的现代特色。综合楼占地面积320m2,配电装置占地600m2。
8.2 土建工程设计
8.2.1 建筑设计
整个20MWp电站设综合房一座,包括电气室、监控室、值班室、接待室、储藏室、卫生间等。另特别设置开敞的展览空间及休息空间,为光伏发电项目的展示、介绍与交流提供较好的场所。该部分建筑面积为320平方。
综合楼为一层建筑,是集生活、生产、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建筑。
8.2.2结构设计
综合楼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填充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370mm厚,内墙200mm厚。外墙装修采用铝塑板及点支玻璃幕墙相结合。建筑物内墙涂高档内墙涂料,顶棚纸面石膏板吊顶,地面铺地面砖或抛光花岗岩地面,控制室、通讯机房铝合金板吊顶,地面铺防静电活动地板。窗为中空玻璃段桥铝合金密闭窗,外门采用复合保温钢板门,综合楼主入口采用玻璃门,装修标准采用二级装修。
土建工程采用的主要设计技术数据: (1) 站址场地土地基承载力
持力层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按500kPa考虑。 (2) 抗震设防
站址场地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8度(0.2g)。
综合楼、材料库、水泵房属丙类建筑物,按基本烈度(8度)设防。 (3) 电站设计风、雪荷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