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
作者:袁顺奎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9期
【摘 要】 本文认为,我国“粮食自足”提法不科学,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使粮食的增速远高于人口增速。在中国,“粮食自足”观念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主要原因是:低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农业技术进步;小农“自给自足”思想作怪和冷战思维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 中国;粮食问题;自给自足;冷战思维
中国人口众多,民以食为天,保证国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天大的事。因此政府为保证粮食安全,明令守住18亿亩农田的红线。我们不仅守住了,还达到了粮食的自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粮食平均自给率达100.5%。近几年有所下降,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达99.6%、99.1%、99.2%、97.7%,但也远超国际公认的标准,即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0%以上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为此全国人民自豪了一把:我们用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不过,细想起来,“粮食自足”实质上完全是杞人忧天的伪命题。伪命题之所以被人接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低估工业革命带来的农业技术进步
这个伪命题和1994年莱斯特·布朗出版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有点关系。世界人民一看此书,无不表示惊慌。2011年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没有耕地,哪来粮食?耕地那么少,谁来养活那么多中国人?我们自己也乱了阵脚,勒令18亿亩为农田的底线,谁也碰不得。不过中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至今,已经十连增,完全能自给自足。根本就没出现谁养活谁的问题。
这种错误的观念和感情,最早来自于1789年马尔萨斯发表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的粮食产量,即便是增长,也是以数学级量增长的,所以不控制人口,最后大家都得饿肚子。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说法的确没错。1804年左右世界人口突破10亿,1927年突破20亿,1945年二战结束时在23亿左右,此后加速增长。1960年为30亿,1970年为37亿,1980年44亿,1990年53亿,每十年增加8亿左右。1999年突破60亿,2011年突破70亿,2014年达到71.9亿。
不过马尔萨斯去逝后,工业革命爆发了。工业革命提供的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使粮食增速超过了人口的增速。根据1998年经济学诺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研究,发生饥荒时,粮食总量往往是够的,出问题的是粮食分配机制。二战结束以来,粮食总产量从1961年6.7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27.5亿吨,大约翻了两番。而1961年到2013年,人口只翻了一番多一点。平摊下来,人均粮食产量也迅速提高,从1961年的216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