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完整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6:35: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 课时 3 教学目标 1.会认38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 50个词语。 2.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2 2 1 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综合性学习 3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语文园地 2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1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

1.创设情境,感知美点

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

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

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3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1个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字的演变过程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教师范读。

(4)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

4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 2.读出节奏。

(1)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 (2)学生练习读。

(3)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 课件出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 3.了解大意。

(1)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3)学生交流探究。

①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

②理解“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

屠苏酒

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③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 ④认识“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

桃符是用来辟邪祈福的;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

(4)指导书写“符”两个字。

①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

5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fvc36dowy7wp9920czo7b3ef97wu60104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