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8 22:58: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川大学研究生试卷

院(所) 轻纺与食品学院 学号 2013223080084 姓名 喻志强 记分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教师签名 考试时间 2014年 4月 30日

试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准确性

摘要:本文从“科学研究”和“问题”的理解出发,分四个角度阐述了我的观点,即“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科学研究;问题;准确性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自从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后,此观点便大行其道,至少在传统科学哲学领域中目前还很少有人怀疑这一点,这也是中国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教科书的标准观点。[2]然而,我却认为此观点虽然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其断定性说法却并不准确。

以下是本文论证的展开逻辑:在理清“科学研究”、“问题”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证明“科学始于问题”论断不准确。第一,指出该观点理论基础所存在的问题;第二,指出该观点论证的不充分;第三,分析了该观点少受质疑 的原因;第四,用实例反驳该观点的准确性。

一、“科学研究”、“问题”的内涵

要论证“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准确性,首先要明晰“科学研究”、“问题”的定义和特性,但关于它们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以下是我认为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1

[1]

关于“科学研究”,可以成立的解释是:科学研究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为确切描述、解释、说明和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而从事探索未知答案的创造性活动的总和。换句话说,科学研究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解决科学问题、探索未知答案的过程,一些具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和背景知识的人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以主动发现和选定科学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地实验、观察、分析、思考、推理和论证等手段获得科学事实,从而在科学地描述并说明原本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客观事实存在的同时,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发展科学理论的过程。而科学研究的结果,则成为验证人们的各种猜想、假说正确与否的最有力的试金石,也是令歪门邪说不攻自破的有力法宝。

对于“问题”,其定义在学术界存在着许多的说法,有一定代表性的不下30种,但在科学领域,“问题”的定义不能等同于广义上问题的定义。有研究学者认为,科学问题是具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和背景知识且遇事总好知其所以然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知识背景条件下, 对已知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客观事实,经过主动性思维、分析、归纳、总结后提出的需要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3-5]

通过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但并不能说明“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正确性。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问题”与“观察”有密切的联系。问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准确性的论证

首先,“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古典归纳主义认为, 科学理论就是通过反复观察用归纳概括出来的。现代归纳主义虽然不再认为归纳是科学理论发现的逻辑,而只是证明的逻辑,但在科学的起点问题上与古典归纳主义却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把“观察陈述”推向了纯客观的境地。与上述观点相反,波普尔提出了他的证伪主义的科学程序:问题—推测—演绎证伪—新问题—??。[1]他认为科学并不像传统观念那样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但他同时

2

搜索更多关于: 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的文档
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fwn4366gf721et5ixox47ty70kcsx0050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