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主备人:夏安秘 指导老师:田应国) 高中课程新课标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学科长审查签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货多不值钱”和“物以稀为贵”现象形成的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二、预习导学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
间接: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直接: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供求关系 来实现的。 2.供求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供不应求——商品 短缺 ——价格 上涨 ——买者 竞争——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供过于求——商品过剩 ——价格下跌 ——卖者 竞争——货多不值钱 的现象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 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 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 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 越高 ;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 越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 个别劳动时间 决定的,而是由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若其他因素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无关 。
3.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 个别劳动时间 ,提高 劳动生产率 。
4.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上下波动是因为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价格必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 价值决定价。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一)导入
上课前考同学们一个脑筋急转弯:为什么稀饭比馒头贵?答案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为什么有物以稀为贵的说法呢,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之后大家就清楚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合作探究一
镜头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降价抛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发生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一跌再跌。
镜头二:在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在夏季往往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在刚上市时每千克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千克只卖一元钱。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景点周边的酒店客房旅游旺季涨价了还供不应求,淡季打五折也鲜有人问津。
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油价上涨;我国一些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相关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下,价格很快稳定下来
问题1:上述四个镜头里分别反映出的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跌再跌属环境因素。从镜头二、三中可以得知,季节、时间和地域等因素能引起价格变动。镜头二是秋冬与夏、刚上市与大量上市的时间对比;镜头三是东北与海南、沿海地区与内陆省份的对比。镜头四中反映出生产和政策等因素导致价格变动。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
油,是生产状况发生改变,生活用品价格下降时国家政策的影响。
问题2: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价格变动?能不能举例说明?
区,西服卖得好,阿拉伯袍就无人问津。这就是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因为阿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政策外,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
(三)活动探究二
同样的玫瑰花,平时一元一枝,情人节15元一枝;同样的水蜜桃,生产旺季2元一斤,生产淡季7元一斤。
问题1:同样的玫瑰花,价格为什么不同? 提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会影响价格。 问题2:同样的水蜜桃,价格为什么不同? 提示:商品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价格。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 ——价格上涨 ——买者竞争——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供过于求——商品过剩 ——价格下跌 ——卖者竞争——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练习内化1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及文化民俗等因都有可能使商品的价格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因素都必须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改变商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中能够使商品价格上升的有( )
①需求扩大 ②需求缩小 ③供给扩大 ④供给缩小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四)合作探究三
自行车的价格会不会波动?小轿车的价格会不会波动? 拿一辆自行车去换一辆小轿车能成吗?
提示:自行车和小轿车的价格都会上下波动。不成,因为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
跟小轿车一样贵,小轿车的价格再怎么下跌,也不会和自行车一样便宜。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五)合作探究四
情景一:在一个简陋的工作坊里,生产者纯靠手工生产,生产一双布鞋要1小时。 情景二:在一个现代化生产厂房里,生产者生产一双布鞋要20分钟。
情景三:根据社会调查,社会上大多数的布鞋生产厂生产一双布鞋要花40分钟。 问题: 用哪一个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作为标准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量? 提示:40分钟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六)合作探究五 请填出下列的空格。 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量 商品的价值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总价值(元) 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定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8小时 16元 1件 16X1=16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提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4小时;8元;2件;8×2=16元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8小时;16元;2件;16×2=32元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练习内化2
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现在一双皮鞋可以换( )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答案:C
(七)合作探究六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图中的现象? 提示: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练习内化3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里的“等价交换”指的是( ) ①价值与价格必定相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