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共3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57: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被称为生产有机物的“车间”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质

A.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C.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种

7.下列农业生产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

B.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 D.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

B.砂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

2.下列增产措施中,没有应用到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合理施肥 D.合理密植

C.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下列关于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水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B.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D.产生的氧气都释放到体外,不能被呼

C.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吸作用利用

4.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C.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

B.本身的呼吸作用 D.各种肉食性动物

8.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 A.增强呼吸作用 吸收

9.与生物圈“碳——氧平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蒸腾作用 的燃烧

10.从同一植株中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2片叶片,编号为①②。将①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将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小时后取出①和②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到a和b。叶片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化石燃料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促进水分

5.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作物的种植密度扩大叶面积,光合产物合成量超过呼吸消耗量,产量增加。但密度过大叶片相互重叠,株间透光率降低,光合产物合成量少于呼吸消耗量,产量降低。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根据图形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面积指数越大,作物产量越高 度

B.A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

造的有机物量是( ) A.a

B.a-b

C.a+b

D.a-2b

1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

D.叶面积指数超过9时,农作物将会减

氧化碳,③农田及时松土,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产

6.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2.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1 / 10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13.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宣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 )

A.AB段CO2浓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BC段CO2浓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

D.由于C点低于A点,所以T2时刻植物的有机物重量较T0时刻低 二、判断题

16.暴雨过后菜地积水,导致菜苗烂根,主要原因是土壤中温度过低。( ) 17.西瓜的甜味成分来自于西瓜植株的光合作用。( ) 18.光合作用过程中包含着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两种变化。( )

19.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 ) 20.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 ) 三、实验探究题

2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和方法.请你动动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C.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B.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D.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14.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系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D.种植密度在m4之后,有机物积累减少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按图示装置好后,光照2~3小时。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作原料。 (2)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中,A组对B组起________作用。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2 / 10

15.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CO2浓度变化如坐标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________的作用。

22.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不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A不符合题意;B、线粒

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B不符合题意;C、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C符合题意;D、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A、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适当的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A是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这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见B符合题意。C、二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C不符合题意。D、合理密植可以减少叶片之间的互相遮挡,通风,充分的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答案】C

【解析】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A不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是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的,B不符合题意;C、天竺葵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把光能转变成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被呼吸作用所利用,D不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因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机物)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答案】A

【解析】A、叶面积指数越大,植物叶片交叉程度越大,没有受到阳光照射的叶子就越多,因此光合作用的效率下降,呼吸作用增多,作物产量越低,A符合题意;B、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知,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差值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C不符合题意;D、叶面积指数超过9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3 / 10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________,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___,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 (4)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________,释放________,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2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________运走耗尽。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________(气体),这是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________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将叶片脱色,指的是脱去叶绿体中的________。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________,摘自B瓶的叶片________,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生是________,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导致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减少,农作物将会减产,D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解:A、此图是测定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以形成对比,因此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A不符合题意;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C、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CO2吸收速率越大,表示光合作用越强。C不符合题意;D、图中乙品种的CO2吸收速率最大,丁品种的CO2吸收速率最小,丁品种砂生槐不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D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解:A、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提高地温,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不符合题意;B、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C、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有利于植物传粉,不符合题意;D、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在一定范围内,原料越充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即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效率增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增多。根据题干所述,用适量的“汽水”浇灌植物,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这就是因为汽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正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见B符合题意。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9.【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动植物和人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循环,如图所示:

故与生物圈“碳——氧平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10.【答案】B

【解析】解:①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六小时后烘干称重得a,因为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六小时后烘干得b,只进行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设原叶片烘干称重得x,6小时内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为m,6小时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为n,则a?x?m?n,b?x?n,可求得

m?a?b。

11.【答案】A

【解析】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正确;②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正确;③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错误;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正确。因此,选项①②④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③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 12.【答案】D

【解析】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D、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4 / 10

保实验的准确性,错误。 13.【答案】B

【解析】AC、图示甲所示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植物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装置内的气体减少,压力下降,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AC对甲图的判断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D、乙图中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使光合作用加强,产生较多的氧气,装置内的气体增多,压力升高,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运动,因此对乙图的判断,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A、根据题中曲线可知,在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重合,说明两者强度相等,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中曲线趋势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慢慢减小,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积累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图中曲线可知,在种植密度为m2时,光合作用的轻度远远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有机物积累最多,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中曲线可知,在A点时(种植密度在m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过了A点后,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积累的少,消耗的多,可见在这之后,有机物积累会慢慢减少,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15.【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图中,AB段CO2浓度下降,说明二氧化碳被消耗的多,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题干中,BC段CO2浓度上升,这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少,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是积累有机物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所以,根据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T1时刻时,光合作用强度开始慢慢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即积累的少,消耗的多了,所以在T1时,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D、图中,C点是低于D点,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在A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但是植物内的有机物重量与在T0时刻相比,T2刻时的重量高一些,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二、

16.【答案】错误

【解析】菜地积水过多,水淹,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时间过长会导致根烂掉而死亡;要及时排水,目的是保证根的氧气供给,使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故题干说法错误。 17.【答案】正确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西瓜的甜味成分就来自于西瓜植株的光合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18.【答案】正确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19.【答案】错误

【解析】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但有些需氧,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如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乳酸菌是厌氧性细菌。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说法是错误的。 20.【答案】正确

【解析】呼吸作用是在所有的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考点】呼吸作用的含义 三、

21.【答案】(1)二氧化碳

(2)运走耗尽叶片内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或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3)对照 (4)吸收二氧化碳

【解析】(1)该实验中,A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即使在光照条件下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内不会检测到淀粉。而B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

(2)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首先要对绿色植物进行暗处理,以消耗掉叶片中储存的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5 / 10

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中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或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3)实验中,A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B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故A组对B组起对照作用。

(4)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在A装置内,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22.【答案】(1)有机物 呼吸作用

中缺少氧气,氧气被植物的呼吸消耗。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5)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同时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殖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 A.细胞分裂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产生氧气

(2)CO2 有机物

(3)食物 氧气 二氧化碳 碳—氧 (4)有机物 能量

【解析】(1)由分析可知,a过程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代表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b代表植物的呼吸作用。

光能(2)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以看叶绿体2.阳光下,一棵柳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3.有些人用鱼缸养鱼时,总是在鱼缸里放养适量的水草。其目的是( ) A.对鱼缸起美化衬托作用

B.保证鱼缸内有充足的氧气 D.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含量

出,A、B代表的两种物质分别是CO2和有机物。

(3)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同时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4)呼吸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活动提供动力。 23.【答案】(1)有机物(淀粉) (2)光

(3)氧气(O2) 光合 呼吸 (4)叶绿素

(5)变蓝 不变蓝 淀粉 光

【解析】(1)步骤①暗处理: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

(3)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

C.给鱼提供足够的食物

4.通常说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 A.氧气和水 机物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氧

B.水和二氧化碳

C.淀粉和氧

D.水和氧

B.二氧化碳

C.水和无机盐

D.淀粉等有

6.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 ) A.使农田中的农作物尽可能密集 阳光

C.种植中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

D.大批投入种子后,任其自然生长

B.使农田中的农作物互不遮挡,充分利用

7.在温室内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除了施肥外,下列措施中,可以选用的是( )

A.降低白天的温度 化碳的浓度

8.生物圈中调节碳——氧平衡主要是通过( )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光合作用

D.合成作用

B.提高夜晚的温度

C.提高氧气的浓度

D.提高二氧

9.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 )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6 / 10

A.植物 B.动物 C.细菌和真菌 D.人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汽 D.二氧化碳

10.根据我们现有知识,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 )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二、非选择题

16.表中是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别,现在甲、乙两地栽培甜瓜,假设甲、乙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请分析:

平均温度(℃) 甲地 33 12 乙地 33 22 ⑤小白鼠生活和蜡烛燃烧都消耗氧气 A.①②③ ⑤

11.下图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度关系的是( )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②③④

白天 夜间 (1)甲、乙两地甜瓜在白天进行_______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糖类)基本相同,进行_______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也基本相同,因而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2)但_______地的甜瓜在夜间进行_______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较少,因而在一昼夜中,该地的甜瓜积累的有机物较_______,因此,该地的甜瓜含糖量高些(味道甜些)。

A

B

C

D

17.选取牵牛花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图中第Ⅲ号叶子为绿叶,而Ⅱ号叶子为白斑叶,如图所示:

12.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合理密植 植单一作物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实验前,首先要将这株牵牛花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是为了使叶片内的_______先耗尽。 (2)然后将这株牵牛花放置光下数小时,再将这3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这样会使_______溶解。注意要隔水加热,否则有危险。

(3)清洗后,依次向这3片叶子滴加碘液。I号叶片中被铝箔遮住的部分_______(会/不会)

A

B

C

D

变蓝,没有被遮住的部分_______(会/不会)变蓝。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号叶片绿色部分______(会/不会)变蓝,白斑部分_______(会/不会)变蓝。这说明______________。

(5)Ⅲ号叶片放在含有部分化学溶液的无色玻璃瓶中,这种溶液能吸入二氧化碳。这个瓶子又被棉花塞住,假设叶片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Ⅲ号叶片_______(会/不会)变蓝。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7 / 10

②尽量密植 ③间作套种 ④大面积种

13.李明同学在晴朗的一天,对自家种植的蔬菜大棚内氧含量情况作了测定和分析,并绘制了变化曲线。则他绘制的氧含量变化曲线应如图中哪一条所示?( )

14.叶片在茎上的排列,一般都具有互不遮挡的现象,即叶镶嵌现象。这种现象对植物体的意义是( )

A.使叶片更好地接受光照 C.保证叶片生长速度均匀

B.使叶片占有均等的空间 D.扩大植物体的分布空间

15.有经验的农民,往往采用给农作物施“气肥”的方法提高大棚种植的产量和效益。你认为,这里所说的“气肥”通常是指下列哪种气体( )

一、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1)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利用本植株来验证植物的叶片是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部位,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D 二、

16.【答案】(1)光合 呼吸 (2)甲 呼吸 多 17.【答案】(1)有机物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三种生理活动,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有____________种,夜间进行的有____________种。

(5)叶片内与外界进行[①][②]物质交换的窗口是____________,它是由一对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③]的运输通道是____________,物质[④]的运输通道是____________。

(2)色素

(3)不会 会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4)会 不会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不会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8.【答案】(1)二氧化碳

(2)检测通入的气体是否有二氧化碳 (3)未遮挡的叶片

(4)两盆大小、种类相同的绿色植物,一份摘叶处理。然后用相同的塑料袋把两盆绿色植物的地上部分套住并扎紧。观察塑料袋内的水珠。

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

答案

19.【答案】(1)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有机物 (2)氧气 二氧化碳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8 / 10

(3)水 (4)3 2

(5)气孔 保卫细胞 导管 筛管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3.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 ) A.吸收不到氧气 氧气

14.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B.吸收不到二氧化碳

C.吸收不到水

D.释放不了

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

一、填空题

1.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_______,一部分转化成________散失。 2.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大气中的_______和_______的含量保持________的状态。

3.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_______等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_______。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二、选择题

4.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15.蔬菜和水果堆放久了,会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

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16.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

5.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光

B.草

C.羊

D.狼

6.从树上摘下的苹果仍有的生理作用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17.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 A.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D.缺少氧,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7.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18.粮库中为了将储存的粮食保持更长的时间,可采取以下条件中的哪一项( ) A.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B.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8.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C.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9.韭黄叶片呈黄白色的原因是( ) A.温度不足

B.水分不足

C.肥料不足

D.光照不足

19.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灰水变浑浊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B.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

10.有位同学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叶,将它们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是( )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正午的叶

D.都一样

20.在光下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强,消耗的氧气多 C.光合作用强,消耗二氧化碳多

B.呼吸作用不进行 D.呼吸作用减弱

11.鱼缸中常常放进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作用是( ) A.营造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鱼缸中的氧气

B.增加鱼缸中的食物 D.增加鱼缸中的二氧化碳

21.下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12.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4 kg。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有机物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9 / 10

A.II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呼吸作用 B.II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I是呼吸作用 C.II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光合作用 D.II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I是光合作用

22.晚上,把盆栽花卉放在室内对人们的主要影响是( ) A.可以供给人们氧气 C.可以供给人们有机物

B.与人们争夺氧气 D.可增加空气湿度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C

23.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瓜果较甜,这是因为( )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C.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微弱 D.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微弱

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各项生命活动热量

2.【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相对平衡

3.【答案】光合作用 生产者 食物来源 生长、发育、繁殖 二、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C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10 / 10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共3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g70n69thd8xzko02xoc4ddq3430ci00y9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