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开发区类型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开发区资源禀赋特色确立开发区类型标准,通过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证分类研究,探讨开发区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全国各大经济区的分布规律。主要结论有:第一,开发区按资源禀赋特色可分为产业型、外向型、高新型和混合型四类,各类国家级开发区占比分别为33%、29%、28%和10%。第二,国家级开发区类型在四大经济区内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东部以外向型和高新型为主,中部和东北部以产业型和高新型为主,西部以产业型为主。第三,国家级开发区的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外向型开发区比重越大,产业型开发区比重越小,反之亦然。
关键词:开发区类型 资源禀赋 区域经济发展 开发区是现代工业的集聚中心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从1984年我国设立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开发区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沿海到内地的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开发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问题,一直是
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基于开发区资源禀赋对开发区进行分类,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思路及对策。 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及区域分布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实行某些较为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的经济特区(柴林浩,2010)。我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区域。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8个,分布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这四大经济区域。概括来讲,开发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张晓平,2002):
第一,沿海布点阶段(1984-1991年)。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5月,国务院正式决定开放沿海的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港口城市,对这些城市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东南铺开阶段(1992-1997年)。本阶段国务院决定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城市包括北京、沈阳、营口、威海、昆山、杭州、萧山等地。自此,开发区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全面铺开。
第三,全国推进阶段(1998年至今)。在沿海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开发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后,国家“允许中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省会城市选择一个符合条件并建成的省级开发区申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雷霞,2009)。中西部的17个省级开发区由此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2003年以来,又有一大批开发区升级,自此开发区建设在全国范围迅速全面推进。表1为截止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区域分布统计表。 开发区类型的研究
伴随开发区的蓬勃发展,学术界对开发区分类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关于开发区的分类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开发区分类研究
黄宁燕、梁占平(1999)采用多维聚类分析思路,利用1993和1996年的原始数据,对1996年之前国务院批准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多维分析,并通过考察分类变化来研究开发区发展趋势。吴玉鸣、徐建华、李建霞(2003)利用评估指标和实证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组合的方法,对开发区发展能力及区划进行了因素分析和分类的综合集成实证研究,将当时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分为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以及后进型集团四类。朱立龙、张建同(2008)建立了国家级经
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了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对我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聚类分析。徐枞巍、王楠(2008)通过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了分类评价,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划分为领先型、发展型、追赶型和落后型四个高新区集群,并针对每个集群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基于投资环境评价的开发区分类研究
俞勇军、陆玉麒(2004)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社会环境和技术六个因素,对开发区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根据2001年统计数据将45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进行投资环境评价排名,并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开发区的特点是综合经济实力绝对领先,各指数排名比较平衡。第二类开发区的特点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存在部分指数排名滞后。第三类开发区的特点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各类指数的排名也较为平衡,但总体上各指数水平都较差。 (三)基于开发模式的开发区分类研究
刘强(2007)基于不同的开发目的,将经济开发区划分为资源型、技术产业型、开放型、综合型和一般型开发区,并指出了五种不同类型开发区的特征。然而,文章对开发区类型的研究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展开全面深入的实证研究。此外,还有学者综合开发区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发展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