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贵州、云南、陕西和宁夏10个省(区、市)均属于依赖“双轮驱动”的地区。其中,辽宁、河北的开发区呈“外向型”和“产业型”并重特征,山东和重庆具“外向型”和“高新型”共存态势,云南为“产业型”和“混合型”并重,吉林等其他5个省区以“产业型”和“高新型”为主。 开发区类型与区域发展的关联性
我国按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东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中部地区次之,然后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2014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GDP占全国比重为57.7%、22.4%、11.4%和8.5%。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区要快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原因是其基数较小,在发展上表现了更为突出的潜力。
为了研究开发区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分别统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中各类型开发区的数量及各类型开发区在四大经济区中所占比重,统计结果见表3。
(一)开发区类型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东部地区的开发区呈外向型和高新型并重态势。东部地区的外向型开发区比重最大,占比为44.9%,高新型次之,占比为33.7%,二者合计比重占78.6%,产业型和混合型开发区各占14.3%和7.1%。
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发区呈产业型为主和以高新型为辅态势。中部地区的开发区中,产业型比重最大为42%,高新型次之为28%,两者比例之和为70%;东北地区的开发区类型结构与西部地区类似,产业型比重最大为50%,高新型次之为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