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义务教育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7 15:09: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六千零五十五 6505 六千五百零五 6005 小结:读、写数的方法。 3、 找规律填数 ⑴3700、3800、3900、( )、( )、( ) ⑵4997、4998、4999、( )、( )、( ) ⑶1050、1100、1150、( )、( )、( ) 4、 说出下面每组中的“3”的含义。 3820 30097 23 59326300 6、 ⑴以上的商品价钱中,最便宜的是( )元,最贵的是( )元。这两件商品的价格相差( )元。 ⑵想一想:7000元钱能买到哪两种商品? 7、解决问题 第二棵树大约有多少年?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并说明理由。 1880年 1380年 780年 8、拓展题 用一个6、一个9和两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要求 ⑴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⑵只读出一个零。 ⑶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多少?最小四位数是多少? 第十六课时 练 习 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和有关地口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具准备:大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数的组成知识。(第1题) (1)9670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7在( )位上,个位上是( )。 (2)5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二、读数、写数练习。 1、完成第2题。 (1)读出下面个数,并说出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再用线连一连。 (2)进行交流,说出从练习中得到什么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值不同。) 2、完成第3题。 (1) 让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2) 布置课后小组作业:在课余收集类似的素材进行交流。 三、口算练习。(完成第3题) 7200-70007000+3000 8000-3000 6700-700 600+3000 10000-6000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第5题) (1) 让学生对近三日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进行估计。 (2) 进行估算。 (3)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五、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 1、完成第6题。(比较大小) 5、 完成第7题。 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在小组里用合适的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接近、差不多等)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六、找规律填数。 1、完成第8题。 (1) 要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先指导学生一组一组的有序观察。(分成6组进行填写数,有的递增,有的递减。) (2) 独立的填写。 (3) 最后可以交流每组上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写的。 2、完成第9题。 第9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所有答案,体会策略和方法。 (1)引导思考,独立填写。 (2)交流填写结果,说出填写的策略。 教学后记: 第十七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P29——3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么?

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学生称蜜枣,并交流称的结果。

再让学生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测有没有1千克重。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⑴称一称、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

体验1千克大米的实际重量,轮流用手掂一掂。 ⑵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1千克的鸡蛋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鸡蛋。 合作数出1千克鸡蛋的个数。

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想一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的大米或鸡蛋吗?

学生再次尝试称一称。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蜜枣、鸡蛋、大米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进行安全教育) 3、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 出示秤的实物图片或实物。 学生交流。 4、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5、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6、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延伸 1、 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第十八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P 33——35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义务教育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gbpt3azmi6gjog0oh073pit886asl004un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