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草莓的生物学特性 :
1、形态特征和生长结果习性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是半平卧丛壮生长,株高 30 厘 米左右。草莓由根、茎、叶、芽、花、果实、种子组成。花由花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及花托。
(1)根:草莓的根为须根系, 由新茎和根状茎上发生的粗不同的不定根所组成。
(2)茎:草莓的茎有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 3 种,前 2 种生长在地下统称为地下茎。 1)新茎:新茎是当年生的茎,呈弓背形。 2)匍匐茎:匍匐茎由草莓新生的腋芽萌发而成。其茎细,节间长萌 发初期向上生长,超过叶面高度后,垂向株丛少的地方沿着地面生长, 一般地下茎多的品种,发生匍匐茎较少。 匍匐茎是草莓的营养繁殖器官,匍匐茎还可再生长出匍匐茎分枝, 同样可繁殖幼株。一般情况下,在匍匐茎的偶数节(第 2 节、第 4 节、 第 6 节)部位,向上长出正常的叶,向下形成不定根,当接触地面且土壤较湿润时, 即扎入土中, 形成一株匍匐茎的奇数节位则不能形成幼苗。
(6)果实:草莓果实是由花托膨大形成,植物学上称之为假果,再 配上称为浆果。草莓果形状有圆锥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圆球形、 扁圆形、扇形、楔形、长楔形、宽楔形、平楔形等 10 余种。 (二)物候期 2
草莓为常绿植物, 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萌芽期和开始生长期:春季 10 厘米深土层内的温度稳定在 1-2℃时,根系即开始活动。根系生长比地上部早 10 天左右,此时的根 系生长主要是上一年秋季长出的根继续延伸,随着气温升高,逐渐长出 新根。草莓生长主要依靠根状及根中贮藏的营养物质。
(2)现蕾期:地上部生长约 1 个月后出现花蕾。
(3)开花期和结果期: 从花蕾显露到第一朵花开放约需 15 天左右。 由开花到果实成熟需 1 个月左右。花期长短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花 期一般持续 20 多天。在同一花序上有时第一朵花的果已成熟, 而最末的 一落花还正在开放,
因此,草莓开花期与结果期很截然分开。在此物候 期间内也开始抽出少了匍匐茎。 (4)旺盛生长期:浆果采收后,植株进入旺盛时期,先是腋芽大量 抽生匍匐茎,新茎迅速分枝,新茎基部相继长出新的根系。 (5)花芽分化期:草莓经过旺盛生长之后, 多数品种在外界低温 (气 温 10-17℃)和短日照(日照时数为 12 小时以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花 芽分化当温度降到 5℃以下,花芽分化停止。 (6)休眠期:花芽形成后,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缩短,草莓渐 渐停止生长, 开始进入休眠期, 休眠期的草莓表现为秋季发出的叶片小, 叶柄短,植株成匍匐茎状生长,全株矮化成莲座状,生长及其缓慢。草 莓休眠的程度因地区和品种而异。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土壤:草莓属浅根性植物, 表层土壤对草莓的生长发育影响很 3 大,因此,要选择保肥,保水性能好,又有良好通透性能的沙壤土。 (2)水分:草莓植株小且叶片大,蒸腾作用强。 (3)光照:草莓喜光职务,但又比较耐阴。如在覆盖条件下越多的 草莓其叶片仍可保持绿,翌春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4)温度:草莓的根系在 10cm 外土温稳定在 2℃时开始活动。在 10℃开始形成新根。草莓地上部开始萌动,茎叶生长的温度是 5℃此期 一旦遇到 -7℃的低温,植株便会遭受冻害, -10℃时多数植株死亡。草莓 地上部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20-26℃开花期,气温低于 0℃或高于 40℃都会 影响授粉受精,影响种子发育,产生畸形果。
(四)栽培管理技术 1、薄膜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1)整地、施肥、做畦:整地工作应在栽前 10 天内完成。 土地平整后, 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牛、马、猪、羊粪均可) (鸡粪 必须充分发酵) 3000-5000 千克,磷酸二铵和专用复合肥 30 千克。具体 施肥方法:首先,将有机肥均匀地撒于地表,翻入土中,再将土面整平 后做畦,将磷酸二铵与及钾肥均匀地撒施于畦面。为了防止地下害虫, 667 米 2地混合施入甲拌磷 5 千克,或将辛硫磷乳油 200 倍拌河沙撒于畦 面,然后再用锹或三尺耙浅翻 10cm,将化肥及农药均匀拌入土中,再将 步道沟的土覆盖在畦面上整平待栽。一般畦面宽 75-80cm,步道沟宽 20-25cm,床高 15-30cm。 栽植时期及栽植方法:温室栽苗的时间要根据品种,温度及鲜果投 放市场的时期而定。 休眠期较长的品种或促成移栽的品种应当提前栽植。 4 (2)栽植方法:每畦栽双行,行间距为 25-30cm,株距因品种而异
采取单株栽植方式的为 667 米 2 栽苗 10000-20000 株。栽后气温高,应 每天浇水 1-2 次,连续浇水 7-15 天,直到成活为止。合理的深度时苗心 的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身不埋心,浅不露根。 (3)栽后管理:草莓栽植后,要使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对山地沙 质土壤或农家肥较多的地块,应浇一次透水,但对土质较粘的土壤或排 水不良的地块,在扣棚布前 10 天,不要大小漫浇,因漫浇会降低低温。 (4)扣棚时期及保温措施: 扣棚时间要重视草莓植株生长势气候变 化情况,草莓果上市早晚等因素而定,如果草莓生长势弱,应早扣棚反 之见应晚些;如果天气持续低温,应早扣棚,反之则可晚一些,一般在 10 月-11 月上旬扣棚是最佳时期。 温室内温度管理: 扣棚初期白天的温度应保持 25-30℃左右,夜间保 持在 5-10℃范围内,当夜里温度低于 5℃左右,需采取保温措施,在大 棚内套小拱棚等覆盖设施。 开花前白天温度 25℃为标准,不宜超过 30℃。 开花后果实迅速膨大期,白天温度不超过 20-25℃,夜间保持在 5℃,果 实采收期白天温度不超过 25℃即可,夜间保持 3-5℃即可。 开花期应注意通风,否则温度大,会影响花的授粉受精。使畸形果 增多。 (5)赤霉素处理:喷赤霉素有促进生长,打破休眠,提早成熟的作 用。一般在生长期内喷施 2 次。第 1 次可在花蕾现 30%以上时进行,用 1/4 可赤霉素对水 15 千克(注:赤霉素不溶于水,可先用少量酒精或 60 度白酒溶解后再对水)配成药业,重点喷叶,不要重复。 5 (6)土肥水管理:草莓栽植后,要充分灌水,一直到返青时为止。 草莓返青后, 在未开花前, 要保持土壤湿润, 在扣棚前 10 天,不能漫灌, 漫灌会降低地温,特别是覆盖塑料薄膜后,会使棚内湿度增大,不利于 草莓生长及开花坐果。 追肥:主要是第 1 次预花序即将吐出花蕾, 约 10 月中旬而后在一级 序果迅速生长期及成熟期试情况追肥,在 12 月份以前可 20 天追 1 次, 12 月份之后可一个月追施一次。 花前追肥以叶面喷施为主。追肥种类可选磷酸二氢钾尿素、叶面肥 等。其浓度是磷酸二氢钾为 0.3%-0.5%尿素为 0.2-0.5%也可喷施绿王, 垦 量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草莓开花期间,一般不进行叶面肥,因追肥会影 响草莓开花授粉使畸形果增多。果实发育期追肥以 N 肥、P 肥为主。尿 素、磷酸二铵 6-9 千克,每千克对水 180-200 千克,磷酸二铵要在追肥前 1 天用水浸泡 15 个小时后再用。 在结果期应追 3-4 次肥,做到少施勤施。 (7)摘老叶:摘老叶从幼苗栽后就开始,首先将枯叶摘去,当苗返 青时,新叶由新
茎内不断生长,而老叶逐渐衰枯,衰老叶片所消耗的营 养大于所制造的营养,应及时摘除以利于植株生长,开花、坐果和果实 发育。 (8)花期授粉:草莓自花授粉能结果,但果实小,产量低。如异花 授粉,果个大,产量高,所以生产栽培种除主栽品种外,还要配置授粉 品种。以增加果重和改善品质。
(六)草莓病虫害防治 草莓褐色轮斑病受害叶片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现圆形 6 或近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为紫褐色,最外缘为紫红色, 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 叶组织大片枯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 (2)植前摘除种苗病叶烧毁,并用 70%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浸苗 20 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 (3)田间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农抗 120 水剂 200 倍液或 70%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200 倍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