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SO3属于非电解质, C错误。KAl(SO4)2·12H2O、KClO3均属于盐类,NH3·H2O属于弱碱,是弱电解质,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 D错误。
4.(2020·石家庄高中毕业调研)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清·乾隆“瓷母”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解析:选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A项正确;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C项正确;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错误。
学习任务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概念及相互关系
( )
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馏 四色 五解 物理变化 分馏、蒸馏 焰色试验 潮解 化学变化 干馏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升华 钝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 注:焰色试验又叫焰色反应。
升华、萃取、分液、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电离、渗析等均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同素异形体互变、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均为化学变化。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
离子反应化学反应
???非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吸热反应
??
放热反应三、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2)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3)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4)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移动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 ( ) ( ) ( ) ( )
(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7)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9)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10)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11)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2)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 ) ( ) ( ) ( ) ( )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试验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答案:①③④⑨⑩? ②⑤⑥⑦⑧????
3.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①用铝箔包装物品 ②NaHCO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
③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④SO2漂白纸浆 ⑤液态丙烷做制冷剂 答案:①⑤ ②③④
传统文化中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判断
宏观辨识、变化观念
1.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解析:选C。C项,“滴水石穿”过程中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2.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 ) ( )
《荀子·劝学》记载:冰,水为之,而寒A 于水 《泉州府志》记载: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B 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C 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盛,“气”凝即得“矾油” 《本草纲目》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D 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 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 青矾厂气是硫的氧化物 “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 解析:选A。冰变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而不能称为吸热反应。
STSE中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判断
变化观念、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解析:选B。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4.(2020·郑州一模)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
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⑤焰色试验 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解析:选B。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的作用,①⑥正确;高铁酸根被还原得到的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确。
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试验均属于物理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②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④Fe分别与Cl2、Br2反应不能生成FeCl2、FeBr2而是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
⑤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
学习任务3 分散系与胶体
一、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