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意象—意境
形象化景物—蕴含人的情感的 月---思乡 怀人 忧愁
三大段落
定性---这是一首····(主题:怀古、赠别、咏物··)诗(四句话-绝句;八句话-律诗)、词(单调—双调),描绘了·····(人季节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场景、图,表达了···之情。 上阕(片),下阕
这是一首···诗、词,交代写作的背景。
核心段—10分
逐句赏析---大意简单的串讲+“解释关键词语”+写作手法
(视觉、听觉,触觉,远景,近景;整体—个体,对比,烘托;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总结---全诗、词、曲、(角度---语言,内容层次,手法,主题;挑选名句重点赏析,引用诗话、评价来分析)
语言书面语、简练、双引号,250--300字 背景:
20世纪初的意象派主将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在1916年回忆他写《地铁车站》的情形时说:三年前从巴黎协和广场走出地铁车站,突见一美丽面孔,接着又是一个,又一个......然后是一个儿童的脸庞,跟着又是一个美丽女人的脸庞......于是想写诗表达此中感受而久觅未获,后来写了一首30行的诗,半年后改写成15行诗,旋又毁弃,因作者认为皆属\次等强烈\之作。过了一年庞德才改写成这首两行诗: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赏析:
这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走出地
铁车站触景而感,看见拥挤的人群中一张张美丽的面庞,表达了对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这一主题的思考。(定性---诗,意象派,内容,主题)
全诗两句话,第一节真实地再现了地铁车站里人
多且来往速度匆匆,“幽灵”形象化地烘托了车站环境的嘈杂。(串讲大意,解释“关键词”)
第二节诗人由“面孔”地快速移动想象到富有诗
意的“树枝”上面点缀的“花瓣”,“湿漉漉”的触觉,“黑”色视觉反衬出花瓣的娇艳,诗人选取了“面孔”和“花瓣”两个意象,以花喻人,人面如花,鲜明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索。
全诗只有两个独立平行结构的短语,富于音乐性的节奏,运用口语化语言,凝练简约,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文化常识:
泮宫(pàn gōng): 周代诸侯的高等学校。
古代学校前有半圆形的池,名泮水;科举时代生员入学称入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