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O2的浓度:I________II(填“>”或“<”)。 (2)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上述吸收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解吸过程需要加热,在这个过程中常伴有少量SO2?4产生。 ①证明产物中含SO2?4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解吸产物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②产生SO2?4的原因是_______。 1. 【答案】B
【解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SO3+H2O=H2SO4、
2H2S+SO2=3S↓+2H2O,SO3极易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据方程式知,H2S、SO2反应生成S和水,且SO2有一半剩余,部分SO2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SO2+H2O=H2SO3,则溶液中溶质有H2SO4、H2SO3、SO2,所以溶液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答案为B。
2. 【答案】A
【解析】根据元素守恒,X中应该含有K、S元素,且个数分别为2和1,故A正确。
3. 【答案】C
【解析】A.途径①是浓硝酸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表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故A正确;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为可逆反应,通过增大O2的浓度C.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成本,故B正确;由途径①、②分别制取1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mol S,各转移6mol e-,而途径③转移7mol电子,故C不正确;D.途径①硫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原子利用率低,故D正确。故选D。
4. 【答案】B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为:H2S+Cl2=S↓
112?10-3L+2HCl,图中反应生成S沉淀最大量时,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5
22.4L/mol?10-3 mol,则H2S的物质的量为5?10-3 mol,则硫氢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10-3mol=0.05mol/L,B项正确;答案选B。
0.1L5. 【答案】D
【解析】A.亚硫酸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可以防腐保鲜,A正确。B.反应①过程中通入N2可以将产生的气体从溶液中全部赶出,B正确。C.测定③中耗碱量,可以求出硫酸的物质的量,进而利用硫元素守恒,求出样品中含SO2的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就可得到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C正确。D.若仅将②中的氧化剂“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则过量的碘水也会消耗氢氧化钠,对测定结果有影响,D错误。故选D。
6. 【答案】A
【解析】A.途径①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错误;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廉价易得的O2浓度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来降低成本,B正确;C.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由途C正确;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mol S,各转移6mol e?,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不产生大气污染物质,因此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D正确。答案选A。
7. 【答案】D
【解析】A.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可加入酸就能实现,故A错误;B.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C.Na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D.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正确;故答案为D。
8. 【答案】D
【解析】A.S6和S8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它们分别与铜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均为Cu2S,故A选项错误。B.Na2S8不是复合分子材料,故B选项错误。C.不管氧气过量还是少量,S6和S8分子分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2,故C选项错误。D.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其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它们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
9. 【答案】A
【解析】稀硫酸与Na2S反应放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与Na2SO4无明显现象,与Na2SO3反应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正确。
10. 【答案】A
【解析】SO2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溶液中必须存在大量的SO2?3,右侧Y型管中应能生成碱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若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2?3,若是氧化性气体,溶液中可生成SO2?4,则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3或BaSO4;容器内压强增大,溶液倒吸,气体不容易导入,所以导气管A的作用是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由此分析解答。A.若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2?3,所以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产生氨气碱性气体,故A正确;B.SO2与BaCl2不反应,氧化性气体将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而不是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故B错误;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力,以便左右两边产生D.的气体顺利导入,故C错误;如果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所以不能插入BaCl2溶液中,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燃
11. 【答案】-2价 失 还原 2H2S+3O2===== 2SO2+2H2O 点燃
2H2S+O2=====2S+2H2O
【解析】硫化氢的化学式为H2S,其中的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为S的最低价态,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因此具有还原性。硫化氢可燃,氧气充足情况下,硫化氢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
2H2S+3O2=====2SO2+2H2O;氧气不足情况下,硫化氢燃烧生成硫,反应的化学点燃点燃
方程式为2H2S+O2=====2S+2H2O,故答案为:-2价;失;还原;2H2S+3O2=====点燃
2SO2+2H2O;2H2S+O2=====2S+2H2O。
12. 【答案】(1)①②⑤
△
(2)2H2SO4(浓)+Cu====CuSO4+SO2↑+2H2O 强氧化性 ⑥ (3)2SO2+O2+2H2O=2H2SO4 将某气体通入盛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褪色,再加热,又出现红色,证明是SO2
(4)C 若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只有Na+;若溶液显绿色,一定有Fe2+,再做焰色反应,以证明Na+的存在
【解析】(1)依据转化关系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①反应是硫单质和铁发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是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是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④是硫酸铜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⑤是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⑥是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①②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①②⑤;(2)反应⑤是浓硫酸和铜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Cu====CuSO4+SO2↑+2H2O,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了酸性和强氧化性;4浓)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过程中无污染气体生成最好,制备硫酸铜的△方法,⑥最好,⑤生成二氧化硫污染性气体;故答案为:2H2SO4(浓)+Cu====CuSO4+SO2↑+2H2O;SO2在水的存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强氧化性;⑥;(3)2SO2+O2+2H2O=2H2SO4;分压的化学方程式为:依据二氧化硫的特征性质检验二氧化硫,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方法为:将某气体通入盛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褪色,再加热,又出现红色,证明是SO2;故答案为:2SO2+O2+2H2O=2H2SO4;将某气体通入盛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褪色,再加热,又出现红色,证明是SO2;(4)①依据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检验、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加入盐酸,在加入硝酸钡进行检验,注意离子检验设计应先检验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后再检验氯离子的存在。A.先加BaCl2溶液,等沉淀后,再加AgNO3溶液,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离子存在,故A错误;B.先加AgNO3溶液,等沉淀后,再加BaCl2溶液,硫酸根离子也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银,不能检验离子存在,故B错误;C.先加Ba(NO3)2溶液,等沉淀后,检验硫酸根离子存在,除去硫酸根离子后再加AgNO3溶液,检验氯离子存在,故C正确;故答案为:C;②依据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钠离子溶液中为无色,或做焰色反应检验;若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只有Na+;若溶液显绿色,一定有Fe2+,再做焰色反应,以证明Na+的存在;故答案为:若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只有Na+;若溶液显绿色,一定有Fe2+,再做焰色反应,以证明N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