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甲烷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
(2)B,CaCO3+2HCl=CaCl2+H2O+CO2↑; (3)A,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4分)(2016?河东区一模)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7.5 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AB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2)若如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该同学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2.5 克.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以及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解答;
(2)根据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 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其目的为加速溶解;
(2)托盘天平中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因为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所以药品的实际质量为5g﹣2.5g=2.5g. 故答案为:(1)7.5,AB,搅拌,加速溶解; (2)2.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配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24.(9分)(2016?河东区一模)天津是美丽的海滨城市,依山傍水,海洋资源和石灰石资源丰富.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NaCl (填写化学式),海水经过 蒸发 结晶可获得粗盐. (2)粗盐中含有硫酸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再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Ba(OH)2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④③ . (3)从晒盐后的卤水中提取重要金属镁.提取镁的步骤如图所示:
第21页(共25页)
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最好选用 氢氧化钙 (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填写物质名称),试剂B选用 稀盐酸 (填写名称).
(4)“氨碱法”制纯碱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同时生成另一种副产物可以做氮肥.再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NaCl+NH3+H20+C02=NaHCO3+NH4Cl ; ② 2NaHCO3Na2CO3+CO2↑+H2O . 【分析】(1)根据海水的成分及获得粗盐的方法即可作答; (2)根据混合溶液的提纯方法分析;
(3)根据硫酸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需要加入碱溶液,氢氧化镁沉淀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反应式. 【解答】解:(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学物质是水,其次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提取盐最常用的方法是蒸发;
故答案为:氯化钠; 蒸发
(2)粗盐溶于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MgSO4、CaCl2、NaCl,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此时得到的混合物为:
Mg(OH)2沉淀、Na2SO4、Ca(OH)2沉淀、NaOH、NaCl,再向刚得到的混合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此时得到的混合物为:Mg(OH)2沉淀、BaSO4沉淀、Ca(OH)2沉淀、NaOH、NaCl、BaCl2,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得到的混合物为:Mg(OH)
4
2沉淀、BaSO沉淀、CaCO3沉淀、NaOH、BaCO3沉淀、NaCl、Na2CO3,此混合物经过滤后得到NaOH、NaCl的混合溶液,此时加入适量的盐酸,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3)硫酸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需要加入碱溶液,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锻烧石灰石可以得到氧化钙,而氧化钙溶于水可制得氢氧化钙溶液,所以A试剂应是氢氧化钙溶液; 氢氧化镁沉淀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则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氯化镁,可选用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B试剂应是稀盐酸溶液;
(4)①反应物是氯化钠溶液、氨气、二氧化碳,生成物中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0+C02=NaHCO3+NH4Cl;
②根据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可知反应物是碳酸氢钠,反应条件是加热,生成物中有纯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1)NaCl;蒸发;(2)②①④③;(3)氢氧化钙;稀盐酸;(4)①NaCl+NH3+H20+C02=NaHCO3+NH4Cl;②2NaHCO3
Na2CO3+CO2↑+H2O.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第22页(共25页)
25.(3分)(2016?河东区一模)中国“青蒿素之母”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 C15H22O5),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请回答: (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5:22:5 . (3)青蒿素中 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
(2)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青蒿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5:22:5.
(3)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则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答案为:(1)282;(2)15:22:5;(3)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7分)(2010?天津)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7g,加入到盛有58.1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64.9g.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3)配制上述反应中所用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的体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分析】(1)混合物中铁粉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使反应前后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减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差即放出氢气的质量;由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再由铁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比计算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2)由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再由氯化亚铁的质量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比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64.9g﹣未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 (3)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由反应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HCl的质量,由消耗HCl的质量与所用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8%计算需要浓盐酸的质量,并利用m=ρV计算浓盐酸的体积.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7g+58.1g﹣64.9g=0.2g;
设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z Fe+2HCl═FeCl2+H2↑ 56 73 127 2 x z y 0.2g ==
x=5.6g y=12.7g
第23页(共25页)
= z=7.3g
×100%=80%
×100%=20%
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需要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的体积=
3
=16.1mL
答:(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8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3)需要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体积为16.1mL.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反应中其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第24页(共25页)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123321;笑对人生;xiaoxi;起点线;吕 华;sdlbsh;727056;qah3994;liuxia;自在的风;lchd;947423253;2775036770;xzoldman(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年10月19日
第25页(共2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