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交通警察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B、辨认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十人;
C、对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时,被辨认的照片不得少于十张; D、辨认嫌疑车辆时,被辨认的车辆不得少于十辆。
21、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申请,并提供证据证明原鉴定结论存在(ACD)情形之一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批准重新检验、鉴定。
A、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不具有相应鉴定资格的 B、鉴定程序不合法的 C、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D、有证据证明鉴定结论存在错误的
2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ABCD)等方式,调查基本情况,确定查缉方案,开展查缉工作。 A、现场勘查 B、检验鉴定 C、询问当事人和证人 D、调取监控录像
23、办案人员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机构负责人提交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表述正确的有:(ABC) A、自现场调查之日起七日内
B、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七日内 C、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二日内 D、车辆损失确定之日起三日内
24、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要求查阅道路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的,(ABCD),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安排其在指定的地点按规定查阅。
A、应当提交书面的查阅申请
B、明确查阅、复制、摘录的具体内容
C、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D、不涉及应当事人、证人要求保密的内容 25、(BC)应当组织具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级以上资格的交通警察负责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工作。 A、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B、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D、公安部交管局 26、复核结论应当载明下列哪些内容。(ABD)
A、复核申请人基本情况 B、申请复核的主要事项、理由和依据 C、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D、复核意见
27、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责令重新认定的复核结论后,原办案单位应当(ABD)。 A、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B、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六条的规定重新制作编号不同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C、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六条的规定重新制作编号相同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D、在重新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注明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8、道路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各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申请书》后,审核(ABC)。
A、申请人是否具有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义务人主体资格; B、申请书是否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
C、道路交通事故经复核的,申请书是否在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提出;
D、各方当事人对事故损失的认定是否达成一致。 29、下列哪些人员可以参加损害赔偿调解:(ABD)
A、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或其代理人 B、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C、肇事车辆投保公司工作人员 D、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的其他人员
30、交通警察应当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ACD)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及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并提出对伤亡人员赔偿的项目和数额的调解建议。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会城市 C、经济特区 D、计划单列市 四、简答题
1、指挥中心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的,除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条规定的内容进行询问并作记录,指派就近的执勤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臵以外,还应当根据情况进行哪些处理?
答:(一)需要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通知事故处理岗位民警和相关单位救援人员、车辆赶赴现场,并调派足够警力赶赴现场协助救援和维持秩序;
(二)属于上报范围的,立即报告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并通过本级公安机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
(三)需要堵截、查缉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通知相关路段执勤民警或者通报相邻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布控、协查;
(四)运载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的,立即通过本级公安机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及时赶赴事故现场;
(五)营运车辆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通知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六)造成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损毁的,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涉及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载运危险品车辆交通事故、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自然灾害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等应急处臵范围的,指挥中心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臵机制。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挥中心处臵道路交通事故警情时,应当记录哪些内容? 答:(一)处警指令发出的时间;
(二)接受处警指令的人员姓名; (三)处警指令的内容; (四)通知联动单位的时间;
(五)向单位领导或上级部门报告的时间、方式;
(六)处警人员到达现场及现场处臵结束后,向指挥中心报告的时间及内容。
3、发生哪些情形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通过本级公安机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答:(一)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
(二)运载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泄漏、爆炸、燃烧等道路交通事故的;
(三)发生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员死亡或者造成3名以上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员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的;
(四)高速公路上发生五辆以上机动车连环相撞或者同向1公里以内发生3起以上多车相撞的道路交通事故的; (五)公安民警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公安民警交通肇事造成他人死亡的。
4、发生哪些情形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将道路交通事故基本情况逐级上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答:(一)一次死亡五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
(二)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燃烧的道路交通事故且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发生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员死亡或者造成3名以上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员重伤的道路交通事故的;
(四)高速公路上发生十辆以上机动车连环相撞或者同向1公里以内发生5起多车相撞的道路交通事故的; (五)交通民警在工作期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 5、现场勘查笔录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答:(一)相关部门和人员到达现场时间、现场勘查开始时间、现场勘查结束时间; (二)事故现场具体位臵、天气、现场道路和周围环境情况;
(三)现场伤亡人员基本情况(人员位臵在现场图中已有标注的,不再记录)及救援简要过程;
(四)现场事故车辆车型、牌号及车辆档位、转向、灯光、仪表指针位臵等基本情况(车辆位臵在现场图中已有标注的,不再记录);
(五)现场痕迹、物证采集和提取情况;
(六)通过呼气或唾液等方式对车辆驾驶人进行酒精测试的结果以及提取血样、尿样情况; (七)现场勘查民警认为应当记录的其他情况。
6、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伤者,交通警察应当如何开展调查工作?
答:道路交通事故有人员受伤并已被送往医院的,交通警察应当尽快赶赴医院了解伤情,记录伤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条件允许时,对伤者体表有特征性的损伤拍照固定;针对事故发生经过的主要情节对伤者进行简要询问,并作记录,交由伤者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或者录音、录像保全,伤者无法签字、拒绝签字的,由见证人签字或者记录在案;伤者因伤情严重无法接受询问的,应当记录在案,并告知其所就医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或者其陪护人员,及时将伤情变化情况通知办案交通警察,伤者伤情好转能够接受询问时,办案交通警察应当及时进行询问。
7、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调查哪些基本情况,以确定查缉方案,开展查缉工作? 答:(一)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范围;
(二)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的交通环境、交通流特征,以及事故发生时间段内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数量、型号等;
(三)肇事逃逸车辆的车型、车身颜色、车辆损坏部位、装载货物、车辆特征、车辆牌号、肇事车辆的逃逸方向等; (四)肇事嫌疑人的体貌、衣着等特征。
8、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协查通报的,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哪些工作? 答:(一)立即在可能通过的路段、路口部署警力,根据嫌疑车辆的特征,严格排查过往车辆,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
(二)肇事逃逸车辆为本地车辆的,立即组织专人查扣;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已派人到达的,派专人配合查扣;
(三)肇事逃逸嫌疑人为本地人员的,依法传唤;案发地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或上网通缉的,组织警力予以抓捕;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已派人到达的,派专人配合抓捕或传唤。
9、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答:(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适用法律、法规及责任划分意见;
(五)道路交通事故暴露出来的事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预防对策建议。
10、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过程中,有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结案? 答:(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生效后,已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人行政处罚完毕,并且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经调解达成协议、调解终结、终止调解,以及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调解申请或者调解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已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并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已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以外的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人行政处罚完毕的;
(三)其他应当结案的情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