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
(1)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 (3)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
活动课程也存在着局限性,表现为课程内容及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7、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28、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答案: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2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为:认知发展产生于儿童对物质世界的直接反应和积极操作。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老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视频。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可为什么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
答案:
(1)田雨老师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如下 一、田雨老师违背了教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教育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田雨老师在学习优秀课程和请教老教
师的同时,忽略了对本班学生的深入了解,没有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二、田雨老师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没能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田雨老师照搬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没能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设计恰当的教育方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没有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性格特点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田雨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没能很好的建立民主平等和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田老师没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
四、田雨老师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田老师在教学中没能经常自我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2)田雨老师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改进。
一、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基础、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了解班级群体特征。
二、树立正确教育观,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观,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四、坚持教学反思。借助反思日记等方式,集体反思等方式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觉察和改进能力。
31、材料:
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
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是总是语无伦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经常因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