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新人教版必修4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的含义、特征;理解和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树立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的意识,培养和锻炼综合的思维能力,最终使自己逐步树立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2.解析:根据学生以往的、浅显而简单的生活体验,在学习这一节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具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第二框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是我们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前提和基础。这两框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如果说第一框侧重于从世界观的角度讲联系,第二框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联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1. 目标:
(1) 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的含义、特征
(2) 理解和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解析: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树立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的意识,培养和锻炼综合的思维能力,最终使自己逐步树立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课堂小结 II.教学过程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课堂探究:(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
◇课堂练习: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D项说法有误,应排除。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了三者的关系。B项强调了三者的统一,但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沐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课堂练习:城市建筑不协滴,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城市病”主要是由于规划建筑者缺乏整体考虑,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故A、B、D项不选,C项符合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统各有其不同特点。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要素并使各个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第二,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都是有序的组合,因而具有卡目只寸的稳定性。 ◇课堂探究:(1)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榭成事物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探究提示:(1)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个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由各个学科组成的等。
◇课堂练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组关系的认识,D项说明了联系的共性。因此选D。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课堂探究:(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探究提示:(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略。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
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化的方案。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堂探究:(1)多桨船在性能上是不是其他船只性能的简单相加?
(2)冯湛为什么能造出性能极佳的多桨船?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1)不是。是在其他船只性能的基础上趋向强化的体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冯湛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造出了性能极佳的多桨船,他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启发是首先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课堂练习:17世纪70年代以前,几何和代数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但它们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学科。笛卡儿对当时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j点和缺点,主张采取代数和几何中一切最好的东西。他把代数运用于几何,使图形的几何关系在方程的性质中表现出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研究几何问题的新方法。解析几何的发明过程说明( )
A.分析的方法只适应于认识特殊事物,而综合的方法才有广泛意义 B.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综合的方法在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D.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答案:C 解析:从解析几何的发明过程来看,是笛卡儿把代数和几何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思维方法应是综合的思维方式,故应选C项。
本课小结:本课从联系的含义人手,首先介绍了联系的特征等世界观原理内容,又分析了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特别强调了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本课板书设计: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客观性 唯 物辩证
联系的多样性
的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坚持整体和
树立全局观念 部分的统一
用联系的观重视局部的作用
点看问题 掌握系统优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化的方法 系统的特征 系统与要素的方法论
目标检测
1.在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说“和合故能谐”。这一理念表明(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