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因为电流表G2的量程是待测电流表G1的2倍,所以定值电阻和待测电流表内阻接近,定值电阻应选R2;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则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3;为保证电路安全,应将滑动触头移至a端,使电路中的起始电流最小。 (2)据电路图连实物如图:
(3)根据电流关系可得:,又,解得:。
11.如图所示,矩形abcd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两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负粒子以相同的速度从不同位置(图中未画出)垂直于cd边射入磁场,两粒子均从bc边上的P点同时离开磁场区域,已知cp间距离为L,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1,不计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两粒子进入磁场的时间之差; (2)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1)【解析】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1)粒子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
(2)
两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为θ1、θ2,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1,可得粒子进入磁场的时间之差
、
(2)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据
,解得
12.如图所示为某自动控制系统的装置示意图,装置中间有一个以v0=3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左端点M与光滑水平面相切,水平面左侧与一倾角α=37°的光滑斜面平滑连接。靠近斜面底端的P点处安装有自动控制系统,当小物块b每次向右经过P点时都会被系统瞬时锁定从而保持静止。传送带N端与半径r=0.2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相切,小物块α从圆弧最高点由静止下滑后滑过传送带,经过M点后控制系统会使静止在P点的小物块b自动解锁,之后两物块发生第一次弹性碰撞。已知两物块的质量mb=2ma=2kg,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MN间的距离L=1.2m, 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a运动到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 (2)物块b第一次沿斜面上滑的时间;
(3)两物块在第n次碰撞后到第n+1次碰撞前,物块a在传送带上运动产生的摩擦热。 【答案】(1)30N (2) (3)【解析】
本题考查传送带与弹性碰撞相结合问题,涉及功能关系与动量定理的应用。
(1)对物块a沿圆弧从最高点由静止下滑到N点,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对物块a运动到N点时,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解得
(2)小球a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
设小球a加速到3m/s前进的距离为x,则故小球a到达M点的速度为v2=3m/s
设两球第一次碰撞后获得的速度为val、vbl,因碰撞是弹性碰撞,则
、
解得:
对物块b第一次沿斜面上滑,应用动量定理可得解得:
(3)小球a第一次向右在传送带上通过的位移:
小球a第一次向右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时间:
因此小球a从传送带上返回再次与静止的b球发生碰撞。经过n次碰撞后小球a获得的速度:
小球a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
故生成的热量
点睛:一动碰一静的弹性碰撞问题,要记住碰后速度的关系式
、。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气体很容易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若两个分子间的势能增大,一定是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 C.两个物体内能相同,则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33
D.摩尔质量为M(kg/mol)、密度为ρ(kg/m)的1m的铜所含原子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
为NA)
E.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答案】BDE 【解析】
A:气体很容易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故A项错误。 B:若两个分子间的势能增大,一定是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故B项正确。 C: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宏观上影响内能的因素是物质的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温度。两个物体内能相同,则它们的温度不一定相同。故C项错误。
D:密度为ρ(kg/m3)的1m3的铜,质量
;所含原子数
。故D项正确。
E: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故E项正确。
14.如图,长度为4l、横截面积为S的汽缸A、B导热良好、内壁光滑,A竖直固定、B水平固定,之间由一段容积可忽略的细管相连,整个装置置于温度为20℃、大气压为p0的环境中,活塞C、D的质量均为m=
。原长为2l的轻弹簧,一端连接活塞C、另一端固定在汽
缸A底部。稳定后活塞C距汽缸A底部,活塞D距汽缸B的底部3l。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2)若在活塞D上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缓慢推动活塞D,使汽缸A中弹簧恢复原长,此时活塞D距汽缸B底部的距离。 【答案】(1)【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等温变化,涉及对活塞的受力分析。 (1) 对活塞D,可知稳定时,内外气体压强相等。 对活塞C,
,解得
,解得:
,解得:。
(2)
(2) 汽缸A中弹簧恢复原长,对活塞C,对汽缸A、B中的气体
此时活塞D距汽缸B底部的距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