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沸腾了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沸腾的现象,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经历水沸腾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沸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 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加热水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水的沸腾和温度 有关。 【教学准备】
温度计、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塑料袋、漏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家中见过煮汤、烧开水吗?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学生汇报:见过。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冒白气,水会变烫。 3.你们还知道其他现象吗?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所需器材和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是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实验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画图或用文水沸腾时看到的现象(画图或用文字描述) 字描述)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出现小气泡;产生“白汽”。 总结:水在达到100℃时沸腾;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大量“白汽”。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沸腾后的水和产生的“白汽”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自主实验:将塑料袋套在盛有沸腾水的烧杯上,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汇报研讨:我们看到袋子变大了,内壁出现了小水珠,说明了什么?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扩大1600倍,最后水蒸气会变成小水珠。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水的温度变化趋势:水沸腾前,水温上升得先快后慢
水沸腾后,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我并没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感情。
2.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观察水沸腾过程的具体变化情况。这样既为后面的总结实验结果打好了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3.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结冰现象,并知道冰是固态的水,能比较冰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经历水结冰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的结冰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冰是固态的水,水在变成冰后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学准备】
水、烧杯、试管、温度计、食盐,小勺、橡皮筋、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汇报:水会变成冰。
3.教师继续提问: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4.学生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5.教师提问学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1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二是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展开水结冰的实验。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了;水结冰后变成了固体;水在0℃的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后会变成固态,体积会变大。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冰是一种与原来杯中的水不一样的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冰与水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冰也是水吗? (2)教师指导学生用 闻、看、摸等方式观察冰的特征。 (3)学生说一说冰与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冰”这一物质。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比较水和冰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韦恩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 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会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首先通过师生谈话直入主题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这样快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通过冰与水
的相同与不同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根据“测水的常温——测水在碎冰中的温度变化,观察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思路进行了教学,重点强调要连续观测和注意先后顺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