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5:02: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引 言

张爱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一代才女。而女性与命运一直都是张爱玲所擅长的主题,并且在她的小说中,无论结局的好坏都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虽然如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范柳原却不会对白流苏说什么俏皮话了,而是说给了旁的女人。再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守着那葬送了自己爱情和情欲的钱财,如今也要守着钱财埋葬自己子女的生活和爱情。

鲁迅先生对悲剧的定义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如果说对悲剧表现的偏好是作家悲剧意识的反映,那么其悲剧意识来自于对人生苦难和不幸的敏锐感受”[2],那么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几乎成了她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在《半生缘》中,张爱玲更是通过对曼桢和曼璐这两个充满悲剧命运的女性的塑造,展现了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更揭示了旧时代女性的悲剧以及人性的悲剧。

在《半生缘》中蕴涵着张爱玲书写的三重悲剧,即爱情婚姻悲剧、女性命运悲剧、人性悲剧。

1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第一章 爱情婚姻悲剧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史围绕着三队年轻人:曼桢和世均、曼璐和豫瑾、叔惠与翠芝之间相爱却无法相守的爱情婚姻悲剧而展开的。通篇小说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大都只是描写几对平凡的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正如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的那样:“一般所说的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也没打算写,甚至只是写些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中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者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的”[3] 93 -94

一、曼桢和世均的爱情悲剧

首先是曼桢和世均。曼桢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她虽然外表柔柔弱弱,但内心十分坚强,而且对生活充满希望。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她身兼数职。在曼桢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女性对立自主的一面。而世均,是一个来自南京并到上海求学、工作的富家子弟。他本性木讷内向,还有点懦弱。然而,这两个原本属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因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且志趣相投而相知相惜,有因两人各自的家庭中都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而相亲相爱。曼桢和世均有同事成为朋友,又由朋友成为恋人,这一路走的温馨而又浪漫。而两人在曼桢家前的小路上走来走去,只是不愿分别的情景恐怕是曼桢和世均多年后依然怀念的吧!世事无常,因各自家庭成员的阻挠和彼此的误会,这两个本该白头到老的有情人最终还是缘尽于此。令人留恋的幸福总是短暂的,而短暂的幸福过后则是无止境的伤心和痛苦。这对有情人,一个因为母爱本能嫁给了强暴自己的祝鸿才,后与之离婚,独自一人带着荣宝生活;一个迫于家庭的压力,与有同样遭遇的青梅翠芝草率结合,过着貌合神离,静若死水的日子。当十四年后,曼桢和世均再次重逢,两人相顾无言,只能一句:“我们都回不去了”[4] 341然后各自转身,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这一幕让多少人心生遗憾有让多少人为之流泪。

二、叔惠和翠芝的爱情婚姻悲剧

其次是叔惠和翠芝。两人一个是穷困儒生,一个是大家闺秀,本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南京的一场偶然的相遇,让毫无交集两人一见钟情,从而坠入爱河。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因翠芝的母亲嫌贫爱富,两人只能无奈将爱意深藏。之后因为世均爱情受挫,心灰意冷之下,听从母亲安排,娶了翠芝,而翠芝也无力反抗,两人的婚姻成为一段无爱的婚姻,恩格斯说过:“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

2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10] 翠芝无法自主的爱情造成了无爱的婚姻,她也只能在这体面和平庸的生活中打发着时光,如书中所说:“在一个少奶奶的生活里,比在水果里吃出一条肉虫来更惊险的事情是没有的了”[4] 314 这段受到阻碍的爱情面前望而却步的不仅是翠芝,还有叔惠,叔惠的犹豫不决,最终令自己落得个,远走异乡的结局。一对恋人,一个远走他乡,一个嫁与他人。当叔惠和翠芝多年后相遇时,虽旧情难舍,却也无济于事,终是“回不去了”。

三、曼璐和豫瑾的爱情悲剧

最后是曼璐和豫瑾。两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原本美好的爱情却因曼璐父亲去世不得不戛然而止。曼璐为家中长女,迫于家庭生计,她不得不沦落风尘。但曼璐的家人却因为她的职业对她产生隔阂。而她的丈夫祝鸿才却是个破皮无赖,两人本就是无爱的结合。在这种亲情无望,爱情婚姻无望的情况下,她与豫瑾年少时的纯真感情成为曼璐心灵的慰藉和支持,即使曼璐知道两人已经无法在一起,且自己已经嫁为人妇。所以曼璐对豫瑾有一种变态的执着,她坚信豫瑾还记得两人的感情,所以当豫瑾转而追求曼桢时,曼璐才会产生那么强烈的嫉妒和怨愤,才会那么疯狂的去毁灭自己妹妹的幸福!

在小说中,明明相爱的两人,却总是无法走到一起,不相爱的两人,偏偏因为各种缘由被迫结合。张爱玲也用一种冷静的笔调将这一群俗世青年相爱不能相守,、相守不相爱的爱情婚姻悲剧描写的透彻明白。这是一场命运与情感交锋的悲剧。

3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第二章 命运悲剧

女性与命运这一主题一向是张爱玲所擅长的,在小说《半生缘》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张爱玲以自己对人生的体会和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财力才将书中浓浓的悲凉情调描写出来。所以《半生缘》不仅仅是一本描写爱情婚姻悲剧的小说,更是一场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重现。“女人所处的环境,所受压力,有旧家族内的冷漠眼光,有命运的拨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5]515在《半生缘》中,张爱玲将女性悲剧命运产生的缘由大致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社会时代层面;二是文化层面;三是女性本体层面。

一、社会时代层面

联系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是我们在分析文本时必须要注意的。张爱玲以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作为《半生缘》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而在张爱玲笔下,旧上海是这样的:阴暗的月夜,吵杂的弄堂,不幸的婚姻,扭曲的人性。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再现了旧上海灯红酒绿的洋场社会。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旧上海作为对外的通商口岸更是受到各种文化的熏染。所以,《半生缘》的时代背景是封建社会黑暗所腐朽的旧中国和物欲横流的洋场社会两者的结合。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小说中的女性也无法避免的烙上了这个时代所独有的印记。《半生缘》里的女性角色都无法避免烙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记。

曼璐是《半生缘》中一个比较复杂的女性形象。不幸贯穿着她的一生。小说中曼璐的所作所为在令人痛恨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同情。曼璐作为家中的长女,在父亲离世后,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为此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沦落风尘。为了换回家庭的安稳过日,曼璐不得不出卖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将无尽的凄凉和痛苦留给自己。大家试想,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上海,一个学历不高的年轻女性,想要通过一份正当的职业去供养全家人的生活谈何容易。在那个时代,如果曼璐有一丝希望,有怎么会去做舞女这低贱的工作呢?过早的踏入社会的曼璐早已认识到这是金钱至上的世界,也感受到了这个金钱世界的残忍,这为曼璐以后扭曲的性格和变态的行为埋下伏笔。曼璐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是当时的社会环境。

妹妹曼桢的形象与姐姐曼璐的形象截然不同。张爱玲很少塑造一个充满同情和赞赏的正面形象,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如曹七巧、曼璐、许小寒这一类病态的女性形象,曼桢则是她塑造的为数不多的正面形象,正是因为曼桢是这样的完美,多以必定命途多舛。曼桢本应该有个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未来,但这一切的

4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美好设想都因为曼璐病态的心理所毁。只因曼璐想让曼桢生下祝鸿才的孩子,用以维持自己破碎的婚姻。更可悲的是,当曼桢千辛万苦逃出“狼窝”后,满心希望的去找世钧,却发现自己的爱人世钧已经和别人结婚了。如果说被姐姐设计,被姐夫强暴等苦难折磨使曼桢失去生活的信心,那么世钧的背叛则让曼桢彻底绝望。在这样亲情、爱情无望的情况下,曼桢处于对孩子荣宝的考虑,只能嫁给祝鸿才,在苦闷中度过余生。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曼桢遭受这一系列的苦难时,她有过反抗,但是曼桢身上仍然保留着旧时代女性的特质,所以她反抗的并不彻底。曼桢极力摆脱传统的束缚,但最后嫁给祝鸿才的行为表明这认命妥协。因而曼桢并没有认识到两者不可协调的矛盾。最后曼桢与祝鸿才离婚,也表明曼桢最终走向独立。所以,曼桢性格中的不彻底造成她命运的悲剧,这种不彻底也让曼桢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而这种不彻底也正是这个时代赋予她的,

在《半生缘》中,女性的悲剧是经济不独立,生活不自由的悲剧。在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女性无法意识到她们需要反抗、需要抗争,即使她们意识到了,也因个体力量微小而无济于事。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将小说中女性的悲剧看做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剧。

二、文化层面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都是能震撼人心的女性悲剧史,之所以这些悲剧能震撼人心,是因为张爱玲将社会文化底层中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文化因素揭露出来。

每个时代的背景都是对应时代文化产生的根源。在当时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封建文化与洋场文化交织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从形成了当时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在张爱玲笔下的旧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流形成的畸形产物。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在中国维持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宗法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男性往往将女性视为自己的附属品,将女性的生存空间束缚在家庭的高墙之内。父权为中心的宗法制对女性的压迫,造成旧时代的女性生活不自由,经济不独立。而且,在那个时代,即使是像曼桢这样洁身自好的女性也逃不脱像世钧父亲沈啸桐这样的封建卫道士的诋毁“就算她现在是个女职员吧,从前也还不知干过什么——这种人家出身的人,除非长得真丑,长大了总

178

是吃这碗饭的。”[4] 沈啸桐自身是个伪君子,出入风月场所,却要求女性的绝

对清白。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没有曼璐和祝鸿才的阴谋,因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观念,曼桢和世钧要结合也是极其艰难的。而叔惠和翠芝更是因为封建门第观念,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而曼璐和豫瑾,当曼璐选择解除婚约并成为舞女的时候,两人就绝了复合的可能 ,因为豫瑾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的男人。所以,不论是曼桢也好、曼璐也好、翠芝也好,她们最终是被孕育她们的文化所吞噬。

5

《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gs47828jn8c83h0epna2cg5h8ins2016f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