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该水泥28d实验结果能达到原等级强度。
2)根据测定计算结果,该水泥28d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6.6MPa和33.78MPa。 对于普通水泥32.5MPa,其28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值分别应不低于5.5MPa和32.5MPa。
因此,该水泥能按原强度等级使用。
第四章 普通混凝土
一、名词解释
1.混凝土:是以水泥(或水泥加适量活性掺合料)为胶凝材料,与水和骨料等材料按适当比
例配合拌制成拌和物,再经浇筑成型硬化后得到的人造石材。
2.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是用密实的特殊骨料配制。 3.轻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
4.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在1950kg/m3~2600kg/m3的混凝土,用天然(或人工)砂、石作
骨料配制的,广泛应用与各种建筑工程中。
5.细骨料:混凝土中的砂。
6.颗粒级配:由不同粒度组成的散状物料中各级粒度所占的数量。常以占总量的百分
数来表示。反映构成土的颗粒粒径分布曲线形态的一种特征。
7.粗细程度:不同粒径的砂混合在一起后总体的粗细程度。 8.细度模数:不同粒径的沙砾混在一起后的平均粗细度。F.M。 9.粗骨料:粒径大于5mm的骨料,常用的有卵石和碎石。 10.最大粒径:粗骨料的公称粒级上限称为最大粒径。
11.压碎指标: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m的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
施加荷载到200K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吗,用孔径2.5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取式样的筛余量(m1)。 压碎指标(δa)=(m0-m1)/m03100%
12.外加剂: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不超过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且能使混
凝土按需要改变性质的物质。
13.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 14.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发展的外加剂。
15.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 16.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17.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18.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抗冻强度的外加剂。 19.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的外加剂。
20.混凝土掺合料:为了节约水泥、改善水泥的性能,在混凝土拌制时掺入的掺量大于水泥
质量5%的矿物粉末。
21.累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分计筛余率加上比该筛大的所有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22.连续级配:从最大粒径开始,由大到小各粒径级相连,每一粒径级都占有适当的比例,
这种级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
23.间断级配:各粒径级石子不相连,即抽去中间的一级、二级石子。
24.压碎指标: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m的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
施加荷载到200K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吗,用孔径2.5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取式样的筛余量(m1)。 压碎指标(δa)=(m0-m1)/m03100%
25.饱和面干状态:当沙砾表面干燥而颗粒内部空隙含水饱和时的状态。
26.饱和面干吸水率:饱和面干状态沙砾的含水率(浸入水中所吸收水的重量对其浸水前实
测重量的百分率)。
27.混凝土拌和物:新拌制的未硬化的混凝土。
28.流动性:混凝土拌和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混凝
土的性能。
29.黏聚性:也称抗离性,指混凝土拌和物有一定的粘聚力,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不致出现
分层离析,使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30.保水性:指混凝土拌和物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不让泌出的能力。
31.坍落度:将混凝土拌和物按规定的方法装入标准截头圆锥筒内,将筒垂直提起后,拌和
物在自身质量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坍落,坍落的毫米数称坍落度。
32.砂率:指砂的用量占砂、石总用量(按质量计)的百分数。 33.水灰比: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34.砂率:指砂的用量占砂、石总用量(按质量计)的百分数。
35.最佳砂率:指在水灰比与水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拌和物保持良好的黏聚性和
保水性,并获得最大流动性的砂率。
36.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强度。 37.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为标准试件,按标准方法成型,
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
38.混凝土的龄期:指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单位d。
39.混凝土标准养护:指在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对混凝土养护。 40.混凝土碳化:空气中的CO2通过混凝土中的毛细空隙,由表及里地向内部扩散,在有水
分存在的条件下,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CaCO3,使混凝土中的Ca(OH)2浓度下降,称为“碳化”。
41.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活性氧化硅的岩石颗粒,会与水泥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使
混凝土发生不均匀膨胀,造成裂缝、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等不良现象,从而威胁工程安全。此外,水泥中的碱还能与某些层状硅酸盐骨料反应及某些碳酸盐骨料发生反应。上述这些碱与混凝土骨料发生的反应统称为碱骨料反应。
42.混凝土强度保证率:混凝土强度总体中,不小于设计强度的强度值出现的概率P(%)。 43.混凝土配制强度:为了使混凝土强度具有要求的保证率,必须使配制强度大于设计强度。 fh=fd+tσ0=fd/(1-tCv0)。
44.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
45.施工配合比:施工过程中,工地砂石材料含水状况、级配等会发生变化,气候条件、混
凝土运输及结构物浇筑条件也会变化,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应根据条件变化将试验室配合比进行换算和调整,得出的施工配料单。
46.轴心抗压强度:为了使测得的混凝土强度接近于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在钢筋混凝土
结构计算中,计算轴心受压构件时,都是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作为依据。以150mm3150mm315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
47.化学收缩:混凝土内水泥水化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比水化前水泥与水的绝对体
积之和减少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水化反应前后化合物密度不同所致。
48.干湿变形:水泥石内吸附水和毛细孔水蒸发时,会引起凝胶体紧缩和毛细孔负压,从而
使混凝土产生收缩。当混凝土吸湿时,由于毛细孔负压减小或消失而产生膨胀。
49.徐变:混凝土在恒定荷载长期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沿受力方向增加的非弹性变形。
50.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长期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具有经久耐用的性质。 51.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
52.抗冻性:指混凝土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
降低强度的性能。
53.抗侵蚀性:指混凝土在含有侵蚀性介质环境中遭受到化学侵蚀、物理作用不破坏的能力。 54.轻骨料混凝土: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细骨料)、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
密度不大于1950 ㎏/m3的水泥混凝土为轻骨料混凝土。
55.大孔混凝土:不加细骨料,由粒径相近的粗骨料加水泥、外加剂和水拌制成的一种有大
孔隙的轻混凝土。
56.多孔混凝土:又称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不含或少含细骨料,粗骨料
颗粒表面包裹着水泥浆,骨料颗粒相互接触、相互粘结,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良好透气、透水和较高的排水性能等特点。
57.加气混凝土:以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通过配料、搅拌、浇注、
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
58.防水混凝土:具有高的抗渗性能,并达到防水要求的一种混凝土。
59.耐热混凝土:耐热混凝土是指能长期在高温(200~900℃)作用下保持所要求的物理和
力学性能的一种特种混凝土。
60.耐酸混凝土:能抵抗多种酸及大部分腐蚀性气体侵蚀作用的混凝土称为耐酸混凝土。 61.纤维混凝土:以普通混凝土为基材,外掺各种纤维材料而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称为
纤维混凝土。
62.防辐射混凝土:能遮蔽X、γ射线及中子辐射等对人体危害的混凝土,称为防辐射混凝
土。
63.碾压混凝土:以适宜干稠的混凝土拌和物,薄层铺筑,用振动碾碾压密实的混凝土。 64.绝对体积法:假定1m3新浇筑的混凝土内各项材料的体积之和为1m3,则有W/ρW+C/
ρC+S/ρS+G/ρG+10α=1000
65.假定表观法:假定新浇筑好的混凝土单位体积的质量为γC(kg/m3),则有W+C+S+G=
γC
二、判断题
1.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也一定相同。(X)
2.在结构尺寸及施工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粒径的粗骨料,这样可以节约水泥。(√) 3.影响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归根结底是总用水量的多少,主要采用多加水的办法。(3)
4.混凝土制品采用蒸汽养护的目的,在于使其早期和后期的强度都得到提高。(3) 5.混凝土拌和物中若掺入加气剂,则使混凝土密实度降低,使混凝土抗冻性变差。(3) 6.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强度低。(3)
7.在其它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越高。(3) 8.在常用水灰比范围内,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质量越好。(√)
9.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水剂,不减少用水量,则可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显著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可节约水泥的用量。(3) 10.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成线性关系。(3) 11.级配良好的卵石骨料,其孔隙率小,表面积大。(3)
12.混凝土的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差,都是说明混凝土质量的离散程度的。(3) 13.减水剂只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3)
14.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太低,可以通过增加用水量来调节。(3) 1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3) 16.木钙是一种混凝土早强剂。(3)
17.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太高,可以通过增加砂的量来调节。(3)
11/12/13页
18.混凝土强度等级用立方体抗压强度来划分。3
19.P8表示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混凝土能抵抗的最大水压力为0.8MPa。√ 20.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均有影响。√
21.P60表示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冻融次数为60次。3 22.砂子的级配决定其空隙率的大小,粗细程度决定其总表面积的大小。3 23.CaCl是一种混凝土减水剂。3
24.当砂子的细数模数较小时,混凝土的合理砂率值较大。√ 25.水灰比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3
26.采用连续粒级石子配制的混凝土易离析,但水泥用量较少。3 27.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一定能配制出强度高的混凝土。3 28.粒化高炉矿渣是一种非活性混合材料。3 29.粉煤灰水泥适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30.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强度低。3
31.在其他材料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越密实,强度越高。3 32.砂率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3 33.水灰比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
34.配制混凝土的水泥的等级并非越高越好。√ 35.火山灰是一种非活性混合材料。3
36.工程中可以采用增加用水量的方法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3 37.混凝土中水泥浆的用量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而确定的。√ 38.孔隙构造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3
39.采用连续粒级石子配制的混凝土易离析。3
40.采用混凝土外加剂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但是采用外加剂不能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41.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小,其强度就会越低。3 42.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3
43.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3 3.填空题
1.砂子的级配曲线表示__砂子的颗粒级配______,细度模数表示 砂子颗粒的粗细程度_。 2.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是使 水泥颗粒分散_、改善和易性和 降低用水量。 3.砂石颗粒级配的含义是.颗粒粗细搭配。骨料级配不良,将使配制的混凝土 和易性 较差和强度 较低。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重要参数是:_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5.采用坍落度实验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仅适合于石子最大粒径为___不大于40______mm、坍落度为_不小于10________mm的混凝土拌合物。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W\\C由___强度______和__耐久性_______确定。
7.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选择原则是:在不妨碍_施工操作、并能保证 振捣密实 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 小 的坍落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