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⑥剪不断,理还乱, 。 (李煜《相见欢》) ⑦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⑧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⑨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简陋(____) 炽热(____) 猝至(____)窒息(____) 吹嘘(____) 沸腾(____) 咽喉(____) 溶液(____) 触目(____) 踱步(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即扣住“望”字,所望之景“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C.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D.尾联写诗人“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诗人忧愤难解。 五、文言文阅读 9.课内阅读理解
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山“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流飘荡(跟、随)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B.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急湍甚箭(厉害)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对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的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蝉/则千转不穷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水/皆缥碧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猛浪若奔 ( ) (2)、窥谷忘反 (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 (4)、晓雾将歇 ( ) ..4)甲文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统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的“ ” 即可看出。(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现代文阅读 捡拾一地暖 包利民
①那个时候我还小,家还在农村。我家是村西的第二户,第一户是几年前从唐山搬过来的一家。那户人家很穷,虽然当时每一家都不富裕,可他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只有一个人的口粮地,产的粮食甚至不够一家人填饱肚子。
②秋天的时候,家家户户从田地里用马车往回运粮食,他家就更显落寞。每当有马车从门前的土路上经过,他家的两个孩子都会眼巴巴地望着。车过后,他们便冲到路上,去捡那些从车上掉下来的玉米棒、谷穗什么的。整个秋天,他们捡的粮食数目也是极为可观,甚至够他们一家维持大半年的。这让我们很是眼红,于是也想着在车经过时去路上捡,却被大人们严厉制止。便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可以捡,我们却不行。
③有一次,帮叔叔家收地,拉了一车的玉米棒回村里。我和叔叔坐在马车上,身下是金黄的玉米棒子。从村西刚一进村,路过那户人家门前时,叔叔故意用脚把一些玉来棒子蹬下车去。我问:“你这是干嘛?”叔叔不让我回头看,说:“他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又不好直接给他们,只好这样做。你没发现吗?咱村里的人家,田地在村西的,往回拉粮食时,都会在他家门前故意掉落下一些!”
④多年以后,在一个城市当邮递员,常去十公里外很偏僻的一个军营去送信件。由于熟悉,所以每周要去的时候,我都会搭乘他们在城里往回拉煤的汽车。在军营附近,有几户人家,住着很破败的草房。有一年冬天,我坐着他们的军车回军营,车上拉的依然是煤。经过那几户人家时,开车的小战士,不知怎么便将车开得极为不稳,其实道路倒是很平整的。小战士告诉我,这样做只为了从车上颠下一些煤去,给那几户人家。而且,他们每一辆车的司机都会这么做,倒不是为别的,只是大家觉得,这几户人家的草房,看起来极像他们的家乡,给他们一种温暖的感觉。
⑤我觉得,那几户人家一定也知道经过的每一辆军车都是故意这样做,因为坐在车上,我会看到他们望
向军车那温暖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里也暖暖的,仿佛整个冬天都变得不那么寒冷。
⑥有个朋友曾给我讲过她的一段经历。那时候她上班到很晚,下班时正好赶上末班车,冬天的时候,天便早已黑透了。她坐车一直到终点,终点在一条街的尽头,而她家就在正对着街的一条深巷子里。她说:“我都是最后一个下车的,而那车也不开走,依然亮着前灯,正好照进通向我家的深巷子,我便一点儿也不害怕了,踩着那一地明亮的光走向家门!直到我进了家门,公交车才掉头开走。”她也知道,那个好心的司机一直这样默默地关照着她。虽然那个时候,她的一切都很不如意,可是却从没丧失过希望,就是因为寒冷黑暗的路上,那一束暖暖的光。
⑦有一年回故乡的县城,遇见了当初在农村时邻家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县城里开了一家电脑公司,闲谈间提及故乡的小村子,他对我说:“那时候我家很穷,是那么多的好心人家帮了我们,要不,我和弟弟不可能总在我家门前捡到那些粮食……”
⑧是的,在长长的来路上,我们总会捡拾到许许多多的温暖,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度过那么多艰难黯淡的境遇。其实,是有许多许多的人在默默地关心着我们,是他们在我们眼前的路上撒落了那么多的温暖。所以,我们也应该继续把这份温暖撒落给别人,就像不经意间撒落下的种子,会在别人的心里开出最美的花朵!
1)作者在文中讲述了经历中的三个片段,请仿照示例,概括情节。 示例:收获季节,马车抖落一地粮食,让邻居拾起一份希望; 2)文章以“捡拾一地温暖”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3)分析下列各句的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
(1)每当有马车从门前的土路上经过,他家的两个孩子都会眼巴巴地望着。 (2)坐在车上,我会看到他们望向军车那温暖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 4)联系全文,为第⑦段结尾省略处补写几句话。 5)结尾第⑧段有何作用?
12.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段中哪个句子能体现设计师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2)假山池沼的设计更注重“艺术”,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简要分析。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大多”一词的作用。
4)1997年,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七、语言表达
13.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谅解是一种美德,冰雪谅解了春风,便有了繁花似锦的明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路______(书香、成长、风景……),一路______(笑、歌、春风、风雨……)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恰当运用景物描写,借景抒情;③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二、名句默写 6.默写略。 三、字词书写
7. Lòu chì cù zhì xū Fèi yān yè chù duó 四、诗歌鉴赏
8.1)(1)“烽火连三月”,战火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诗人流落被俘,被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无奈之情。(2)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曲。“感时”“恨别”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此联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D
五、文言文阅读
9.1) 高、险(峻) 清、急 2) D 3) D
4)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5) 示例一:“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示例二:文章第二段写水,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示例三:文章第三段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山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 10.2)C
3)(1)奔马 (2)通返 返回 (3)、这 (4)、消散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1)山水自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六、现代文阅读
11.1)寒冬时分,军车颠下一些煤炭,给村民带去一续温馨 漆黑夜晚,车灯照进一条深巷,给乘客带去一片光明
2)全文的线素,贯穿全文:新颖独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善良的人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温暖;揭示文章文题,表达了作者对送温暖人的赞美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