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2014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模块三+生活指导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0:54: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7.【答案要点】(1)早操前半小时准备好场地,场地要平整,无障碍物,无积水。 (2)前一天认真检查器械所需数量,对所需磁带、收录机等做好充分准备。

(3)与幼儿共同参加升国旗仪式,精神饱满,口令、示范动作准确、熟练,并注意幼儿基本动作的练习、操节变换和活动密度适应情况。

(4)自由活动时间要加强组织和安全管理,以避免发生意外。 8.【答案要点】(1)学习并掌握洗手、洗脸的顺序和方法。

(2)自觉遵守盥洗的规则、方法,盥洗时不拥挤,动作迅速、认真;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板。 9.【答案要点】(1)学习规律生活的基本常识,能够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

(2)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生活的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刷牙、洗脸、收拾玩具书本、铺床等生活技能。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包括讲文明、讲礼貌、不玩水、不浪费水等;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定时排便、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卫生等,形成规范的生活行为和卫生习惯。 10.【答案要点】骨折的急救原则是固定伤肢、限制活动。如果幼儿的患肢明显畸形,可用手牵引患肢,使之挺直,然后加以固定。如有出血,应先包扎、止血,然后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临时固定。

固定的方法如下:在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选择长短、宽窄适合幼儿的竹板、木棍、硬纸板等,用来作为夹板,垫上棉花或布类,先固定骨折的两个断端,然后固定上下两个关节,露出手指或者足趾,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果没有夹板或者其他代用品,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固定在一起。患儿经过妥善固定以后,应迅速送往医院,在运送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有无其他症状。 11.【答案要点】触电的局部症状有:触电部位皮肤灼伤,创面较深,呈黄白色,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重者可以深达肌肉与骨骼,致使皮肤炭化、骨骼断裂。

触电的全身症状有:患儿在短时间内有头晕、心悸、惊恐、面色苍白等反应。重者可发生严重的电休克而出现心跳、呼吸的骤停。 12.【答案要点】营养素是指各种食物所包含的维持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等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人体提供热能,以维持体温以及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人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

六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来源,被称为三大供热营养素。 (2)构成和更新人体细胞组织,促进生长发育,帮助人体合成激素、抗体等重要物质。 (3)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使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协调的运转。 13.【答案要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症状: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一般是1~2天。多以畏寒、发热急性起病,伴有头痛、腰部和四肢酸痛、喷嚏、呕吐等。个别患儿可出现暂时性皮疹,或有脑膜炎、腹泻等症状,经3~5天可退热,重症约10天左右。若患儿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增加、出现喘憋等,容易引发肺炎,需及时送往医院。

(2)预防:流感发病快,患者应立即与健康者隔离,做好空气消毒和食具消毒工作。流感流行期间,少带幼儿去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另外,保教人员要注意室内清洁和通风。 14.【答案要点】科学、合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必须依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季节、

家长工作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点等来制定。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应包括入园、盥洗、入厕、进餐、睡眠、游戏、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和离园等环节。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1)保护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幼儿园一日生活能够保护和支持幼儿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可进一步促进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健康发育。

(2)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合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不仅能够保证幼儿集体生活的有序和顺畅,还能够促进幼儿一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的提高,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可以培养幼儿按一定时间和规律吃饭、活动(包括学习和游戏活动)、睡眠等,能够令幼儿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

(4)促进幼儿的学习。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令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答案要点】(1)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对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要求最为基本,对中、大班幼儿生活常规的要求内容逐渐增多,难度增大。另外,同一年龄段的幼儿间存在个体差异,这要求幼儿生活常规教育要因材施教。

(2)要求具体且规范。终儿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条件和各年龄班的特点制定具体而规范的生活常规。在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应按照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要求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形成规范的生活行为和习惯。

(3)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幼儿园生活常规的要求需要保育和教育同时进行,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保育的手段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进行教育。 3.【答案要点】(1)示范讲解法。示范讲解法是生活常规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对于幼儿不易理解的教育内容、不便于掌握或者需经系统练习的行为技能等,都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幼儿进行学习和模仿,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动作训练法。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注重将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态度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实践中的穿脱衣服、鞋袜、盥洗等生活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动作操作与行为练习,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具体指导,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配合,帮助幼儿将生活常规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3)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在集体生活中,生活常规是每一名幼儿都必须遵守的,否则会给集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幼儿的生活常规知识和技能往往通过集中训练的方法进行传授。 (4)随机教育法。随机教育法就是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及时、灵活的教育。在生活实践中,随机教育的内容可涉及多方面,包括生活规则、生活常识:生活技能、个性表现等,进行随机教育的方法也有多种,针对不同的事件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适宜的处理。 4.【答案要点】(1)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进行教育。保教人员应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开展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生活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可通过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和劳动等途径,采用游戏、讨论、参观、访问等方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充分发挥教育合力。对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应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合力。

5.【答案要点】(1)膳食多样化。幼儿膳食应贯彻食物多样性的原则,粗粮与细粮结合,荤食与素食结合,尽可能保证每天摄取五大类食物(谷类、肉蛋鱼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类、热能性食品),以获得充足的营养。

(2)膳食搭配合理。各种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分别是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5%~35%,碳水化合物占50%~60%。三餐之间的搭配应遵循早餐高质量,中餐高质量、高热量,晚餐清淡易消化的原则。

(3)烹调方法适宜性。烹调时在尽可能地保存各种食物营养素的同时,应做到细、烂、软、嫩,便于幼儿消化。同时,还应做到味美色香,花样多,以增进幼儿的食欲。

(4)讲究饮食卫生。幼儿园应保证提供给幼儿的食物、膳食制作过程、餐具等均合乎卫生标准。 6.【答案要点】(1)蛋白质能够构成和修补组织。全身每个细胞都由蛋白质组成,且人体每天都有一定的蛋白质被分解和排出体外,因而需要摄取相应的蛋白质以弥补旧组织的消耗。 (2)蛋白质是人体内各种酶、激素和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基本原料,因此,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

(3)蛋白质提供机体的抵抗力。由于抗体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因此蛋白质是机体产生抵抗力的营养素。

(4)蛋白质能够提供热能。1克的蛋白质可以产生4千卡的热量。 7.【答案要点】(1)幼儿安全知识教育。幼儿园应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主题教育,可以包括交通安全教育、火灾自救教育、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教育等。

(2)保教人员安全责任制。保教人员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保护尤为重要,需要保教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一切安全事故要防患于未然,任何时候都不可大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外出活动的安全管理。组织幼儿外出时,活动所有环节中的安全问题都应有详尽可行的活动计划,包括选择安全的活动地点、确保幼儿在教师视野内活动、确保车辆和路上的交通安全、确保幼儿在活动现场的安全、由保健医生带药箱随行、准备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8.【答案要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病人是传染源。

(1)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8~14天不等。在患病的前驱期,开始如感冒,发烧体温在38℃~39℃,患儿咳嗽、流涕、喷嚏、眼红多泪、畏光。起病2~3天后,颊黏膜近磨牙处可见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即科氏斑),逐渐增多可延及牙眼及唇戮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在出疹期,约在起病的第4~5天,前驱期症状加重,并出现皮疹,起初皮疹稀疏分布呈淡红色,逐渐密集融合而呈暗红色,疹问可见正常皮肤。

在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渐降,症状随之减轻至消失,患儿精神好转。

(2)预防。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将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患儿者,5天内可进行被动免疫,如注射父亲或母亲的全血或血清;麻疹流行期间,幼儿园应加强晨检,将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易感儿及时隔离,在此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9.【答案要点】对幼儿的要求:

(1)愉快、安静地进餐,逐步掌握独立进餐的技能。

(2)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 (3)逐渐养成文明的进餐行为和习惯。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进餐前半小时安排幼儿安静地活动。

(2)进餐前15分钟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放好椅子,做好盥洗,准备进餐;指导值日生工作,擦净餐桌,准备餐具。

(3)领取和分发食物,并掌握每餐主、副食的领取量,以及幼儿实际进食量和剩余量。 (4)组织做好进餐准备的幼儿进餐。

(5)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使幼儿情绪安定,积极进餐;进餐时保教人员应集中精力,注意观察;轻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和习惯。 (6)进餐结束后,及时送回碗筷,收拾餐桌,清扫地面;对擦嘴毛巾、漱口杯进行消毒;午餐后组织幼儿进行一段时间的自由散步。 10.【答案要点】(1)眼内异物。嘱咐幼儿不要用力按压或揉搓眼睛,要安静地等待大人来处理。粘在角膜或巩膜表面的异物,翻开眼皮后可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棉签轻轻擦去。如果没有取出异物,幼儿仍感觉极度不适,应去医院治疗。

(2)鼻腔异物。保教人员应轻声安慰幼儿,使其安静下来,配合操作。对置入较浅的异物,可争取幼儿的合作,让其深吸一口气,用手紧按无异物一侧的鼻孔,令幼儿用力擤鼻,有时异物可自然排除;异物取出后,如有鼻粘膜损伤,可根据具体情况涂擦消炎药膏或口服消炎药;若经简单处理不能排除异物,则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用专用的器械取出。

(3)咽部异物。发现此类状况时,不宜采用吞咽饭团、菜团、喝醋等方法,这样做有时会引起咽部出血。最好去医院,由医生在光线充足的诊室里,或利用喉镜的辅助来取出异物。 (4)外耳道异物。幼儿出于好奇,有时会将随手玩弄的小的异物塞入外耳道,此时可以让幼儿歪头单脚跳将物品弹出。如果无效,应迅速去医院处理。有时也会有动物性异物进入外耳道。处理时可用手电筒以强光对着外耳道,引诱昆虫自行爬出。若不见效,不要盲目操作,应迅速去医院处理。

(5)气管异物。若异物进入气管,对于较小幼儿可抓住其两侧脚踝,将其倒提起来,轻拍后背;对于较大幼儿可让其跪在地上或趴在成人腿上,臀部抬高,头尽量放低,成人轻拍其后背,以使异物排出。成人也可站在幼儿身后,用两手紧抱其腹部,迅速有力地向上向后挤压,借助气流冲出异物。异物进入气管,经过以上的处理咳出的机会很小,所以仍须送医院救治。

(6)吞咽异物。若吞人体积夸、无锐角的圆形异物,幼儿无气急、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则不必惊慌,可进食含大量粗纤维的蔬菜,促使异物随大便排出。如果幼儿吞人体积较大、有尖角的异物,则会损伤消化道,应立即去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发生材料中所述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幼儿鼻腔进入异物时,要让孩子改用口腔呼吸,面向有光亮的地方,令其抬起头并用手指将鼻尖向上推起,用手电筒照射即可看到异物,此时不可立即拿镊子钳夹,以防异物被推向鼻腔深处。对于年龄稍大而又听话的孩子,可用手指压住未堵鼻孔,令其低头并做擤鼻涕的动作,异物即可随气流冲出鼻孔,或是部分露出鼻腔。如果露出鼻腔的异物属圆形且表面光滑,可用大拇指压迫患侧鼻翼,将异物挤出鼻腔。如鼻腔的异物属纸团、纽扣等不规则物体,则可用镊子将其夹出。也可以让幼儿闻胡椒粉等刺激性气味,促使幼儿打喷嚏,有可能将异物喷出。

对于无法取出的鼻腔异物,老师不要强行取出,以免损伤鼻腔或形成呼吸道异物,而是应设法劝阻儿童哭闹,改用口腔呼吸,然后迅速抱送医院治疗。 2.【答案要点】幼儿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教师、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幼儿教师在平时的保育

与教育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让孩子口袋揣有异物。离园时,教师要向家长告知相关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

(2)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吃完后再玩。

(3)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以减少对幼儿的伤害;幼儿被蚊虫叮咬,可在幼儿患处涂清凉油、牙膏等,减轻痛痒感。 3.【答案要点】配制学前儿童的膳食应坚持以下原则:

(1)营养全面丰富,膳食结构合理。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应做到品种多样。保证营养素种类齐全,营养素的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的同时避免营养失调。 (2)适合幼儿的消化能力。食物配制应以幼儿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为依据,尽量做到碎、细、软、烂。同时避免油腻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3)食物应色香味全面。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有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良好的进餐环境、愉快的情绪都有利于增强儿童的食欲。

(4)讲究饮食卫生,严防食物中毒。为学前儿童选择食物,应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选择的食物要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的要求,要选购营养价值较高、新鲜的食物,保证食物未受到有毒微生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严防食物中毒。 4.【答案要点】幼儿教师应初步具备帮助幼儿保护和提高视力的能力,主要要做到: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画画;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保持30厘米以上;不躺着看书,以免眼与书距离过近;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因为身体活动可导致书与眼的距离经常变化,极易造成视觉疲劳;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望远或到户外活动,以消除眼的疲劳。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幼儿活动室窗户大小适中,使自然光充足;室内墙壁、桌椅家具等宜用浅色,反光较好;自然光不够充足时,宜用白炽灯照明;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要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3)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要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发现幼儿视力异常表现。

(4)教育幼儿注意用眼安全和卫生。幼儿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毛巾、手帕要专用,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以防沙眼、结膜炎等;教育幼儿不玩可能伤害眼睛的危险物品,预防眼外伤。 5.【答案要点】问题(一):孩子可能患的眼疾是弱视。直接原因:婴幼儿期遮盖眼睛,致使外界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导致视觉发育停顿而引起。

问题(二):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是在3~5岁。矫治方法:将健康的一只眼遮盖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除正常活动外,让孩子多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细致的活动,以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如健康眼有视力下降的情况,可将该眼的遮盖物拿开24~48小时,即会恢复。 6.【答案要点】陈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就餐时,教师要保证幼儿心情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陈老师需要对敏敏多关注,耐心地引导敏敏吃饭,吃完饭再细致地解决问题。 7.【答案要点】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安慰小南,让他不要惊慌,配合老师处理伤口。 (1)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伤口。

(2)检查伤口是否留有异物,如果有,用消毒针顺着刺的方向将其拔除。

2013—2014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模块三+生活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h0fq7fqmh423gj8fm2g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