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天主教世界的最高教堂
【思维激活】 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 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 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教皇的领地
1.地位:天主教教廷所在地罗马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及晚期的中心。 2.原因:
(1)土耳其人攻灭拜占庭,意大利的东方商路被切断。 (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中海的经济地位下降。
(3)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开战,使其中部和北部衰落,而教皇的领地却比较安定。 (4)教会在大半个欧洲向信徒收取贡赋,因而十分富足。
(5)意大利各城市的学者、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向罗马集中,教皇也及时向他们伸出双臂。 (6)历代教皇大多致力于重建罗马城。到尤利亚二世的时候,梵蒂冈教皇皇宫基本建成。 3.梵蒂冈
(1)坐落于罗马西北角的一座山丘之上,面积0.44平方公里,是政教合一的教皇领地。 (2)教皇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在天主教世界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梵蒂冈的首脑。
(3)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教堂中,汇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艺术杰作。
二、圣彼得大教堂
1.评价:教皇尤利亚二世在梵蒂冈兴建的新的圣彼得大教堂,称得上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纪念碑,也是天主教世界最高、最大的教堂。 2.修建
(1)相传彼得是基督耶稣的大弟子,殉教后葬于梵蒂冈。公元326年,君士坦丁皇帝在他墓前造了一个教堂以资纪念。
(2)教皇尤利亚二世时,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最初由伯拉孟特设计,达·芬奇也多次参加方案讨论。 (3)1517年,教会为了继续修造圣彼得大教堂,而发售“赎罪劵”,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 (4)新教皇利奥十世任命拉裴尔主持教堂建设工程,但人文主义者与教会之间斗争激烈。 (5)1547年,教皇保罗三世委任米开朗琪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他设计了更加简洁的内部空间和穹顶。其中穹顶采光亭上的十字架尖端,是罗马全城的制高点。
(6)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委托贝尔尼尼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教堂广场,中央矗着一座埃及方尖碑。 三、文艺复兴时代的精英
1.代表人物
(1)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代表,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其代表作品有:《哀悼基督》;为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画拱顶画《创世纪》。
(2)拉裴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杰出画家和建筑师。其代表作品:《西斯廷圣母》。为教皇的“签字大厅”创作巨幅壁画《雅典学派》。
(3)17世纪的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和戏剧家贝尔尼尼,被誉为“巴洛克美术的天才”,在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是圣彼得大教堂内雕制的圣彼得墓上的青铜华盖和圣彼得铜像。
2.评价: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及西斯廷教堂等建筑,都凝聚着文艺复兴时代精英们的才能与智慧,在世界文化史上占重要地位。
思考:同为人文主义艺术大师,但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画作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侧重点各是什么? 答案:就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这两位人文主义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来看,前者比较多的是反映人文主义所追求的人性理智和幸福恬静的生活的情趣,譬如《雅典学院》、譬如《西斯廷圣母》;而后者则反映了追求人性解放,反对专制压迫和关注社会、主张社会平等的忧患意识。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突破】
1.对圣彼得大教堂全面理解
(1)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和宗教传统
①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是世界天主教徒心中的圣殿。无论是教堂的建筑风格还是教堂内的艺术作品,都深深打上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烙印,圣彼得大教堂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集建筑、雕塑与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宝库。
②教皇兴建教堂的目的、教堂的建筑与绘画的题材都与天主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世界的中心,天主教徒的精神家园,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当代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2)圣彼得大教堂在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①建筑成就:圣彼得大教堂包括圣彼得广场、梯形广场和教堂主体三部分,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
②艺术成就: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人类艺术的宝库:教堂中央大圆顶表面饰以色彩斑斓的镶嵌画,教堂内壁和大厅中间共有雕像395尊、彩石镶嵌画135幅以及贝尔尼尼设计制作的重达46吨的铜华盖。其中不乏绝世珍品,比如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贝尔尼尼的圣彼得青铜雕像等。 2.人文主义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尔尼尼的突出贡献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尔尼尼都参与了梵蒂冈重建的巨大工程,尤其是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拉斐尔曾是梵蒂冈的总设计师;米开朗琪罗主持了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与修建,使教堂最后得以完工,教堂大圆顶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杰作;贝尔尼尼设计了圣彼得广场,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对称的广场。同时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对教堂内饰的贡献也非常大,教堂至今仍保留着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贝尔尼尼设计制作的铜华盖及雕塑。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同时对可与圣彼得大教堂相媲美的西斯廷教堂做出了巨大贡献。米开朗琪罗创作了宗教壁画《创世纪》和《末日审判》,拉斐尔创作了绘画《西斯廷圣母》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充满了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使西斯廷成为美术巅峰之作的代名词。 【典题·引导·感悟】
题型一 对圣彼得大教堂的认识
【例题】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纪念碑,也是天主教世界最高和最大的教堂是 ( ) A.佛罗伦萨大教堂 B.罗马大教堂 C.圣彼得大教堂 D.西斯廷教堂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如米开朗琪罗等参加了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大教堂内部顶部123.4米,是罗马万神庙的3倍,穹顶采光亭上的十字架顶端距地面137.8米,为罗马全城的制高点。故选C
答案:C
题型二 对文艺复兴时代精英的理解
【例题】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琪罗的名作《哀悼基督》,其根本用意是 ( )
A.传扬基督的伟大 B.对天主教会的痛恨 C.表现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D.对西斯廷教皇的不满 解析:《哀悼基督》大理石雕,塑造了受难的基督和悲伤的圣母形象:耶稣安祥地卧在圣母膝上,圣母垂首凝视,面色凄然。刻画了母爱的圣洁与高贵,故选C。 答案:C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自练·自查·自评】
1. 16世纪初,取代佛罗伦萨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的是( D ) A.梵蒂冈 B.米兰 C.威尼斯 D.罗马 2.庞大的梵蒂冈教皇皇宫的基本建成是在 ( A ) A.教皇尤利亚二世时期 B.教皇利奥十世时期 C.教皇保罗三世时期 D.教皇亚历山大七世时期 3.圣彼得大教堂的修建是为了纪念 ( B )
A.天主教的创始人圣彼得 B.以身殉教的基督耶稣的大弟子彼得 C.教皇国的创始人教皇彼得二世 D.梵蒂冈教皇圣彼得为自己修建 4.被誉为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是 ( D ) ①米开朗琪罗 ②贝尔尼尼 ③达·芬奇 ④拉斐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拉斐尔称赞说:“米开朗琪罗是用着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其中的“创造出这个世界”指的是 ( B )
A.著名石雕《哀悼基督》 B.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创世纪》 C.签字大厅的巨幅壁画《雅典学派》 D.名画《蒙娜丽莎》
6.米开朗琪罗在《创世纪》中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出的思想内涵是( B ) A.古典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D.自然主义 【实践·探究·创新】
1.造成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心发生转移的原因包括 ( D )
①传统的东方商路被切断 ②法国和西班牙对意大利开战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教皇领地的安全富足及教皇的态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罗马成为意大利全盛时期及晚期中心的原因,也就是早期从佛罗伦萨到全盛时期转迁到罗马的原因。故选D。
2.下列关于梵蒂冈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位于佛罗伦萨城的西北角 B.是基督在世的代表,能真实反映基督的意愿
C.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典型的城中之国 D.建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西斯廷大教堂
解析:梵蒂冈位于罗马城内,故A错;B的叙述明显是唯心主义,不符事实,也应排除;D中应为圣彼得大教堂,而不是西斯廷大教堂,故D错,应排除。故选C。
3.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长达120年的建造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致使工程多次耽搁下来,其实这种矛盾和斗争的实质是 ( D )
A.新、旧教皇之间的斗争 B.新设计师和原设计师之间的斗争
C.希腊式建筑和拉丁式建筑之间的斗争 D.人文主义者和反动教会之间的斗争
解析:A、B、C都是表面现象,其实质就是两种理念之间的斗争,即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同落后反动的教会之
间的斗争。
4.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D )
图一 图二
A.反对皇权专制 B.反封建礼教 C.反殖民侵略 D.弘扬人文主义 解析:《十日谈》把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和教士,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红楼梦》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项是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在,B项是《红楼梦》的作品内容,两者均没有C项的内容。
5.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A)
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都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解析:人文主义精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只体现在《维纳斯》上,反映当时阶级关系实质的是兵马俑,但两者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6.“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B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解析:材料所述,该事件的矛头指向宗教,而且提到了“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肯定了人。综上所述,该事件为文艺复兴。
答案:B
7.意大利画家伏尔泰亨,有个不雅的诨名叫“穿裤头的画家”,这与他修改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有关。他修改的那幅画,原作者费时四年,“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该画被公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美术作品之一。可是新教皇却认为该画的裸体形象不适用教堂,于是让伏尔泰亨为裸体者下身添画了裤子。因此得了这一诨名。他修改的名画是 (A ) A.《创世纪》 B.《雅典学派》 C.《哀悼基督》D.《西斯廷圣母》 解析:根据“西斯廷拱顶画”、“作者费时四年”和公认世界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就可以判断出该画是《创世纪》,作者米开朗琪罗。故选A。
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