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
电子备课记录
第 一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总课时数 授课人 1 张兴红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1 9.2 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各种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我的创新点: 四粒黄豆、一粒花生米、两粒玉米粒一个大药片的质量大约是一克。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1. 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 2. 课堂检测 3. 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克、千克的认识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克、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了天平的简单用法, 教学的得与失:学生对教具和课件的应用很感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质量的感觉的教学,让他们充分感知,克、千克、吨的大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