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青春应该怎么写? 写作角度:
1.真实的青春该有的样子:新鲜、奋斗、挫折…… 2.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境(写人的文章,陪伴、推开、跨越、推开等等)
3.青春的自然态(咏物抒情散文,树的青春、城市的青春等等)
4.跨越时空解读青春(祥子的青春、苏轼的青春) 真实的青春该有的样子,这也是2017年的中考原题,其实它正在不断地给我们暗示一种青春该有的样子:
不期而遇的温暖 平淡中也有诗 这才是青春 我不后悔 大声说“不” 会玩,才好 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慢下来,会精彩
(注意:游戏话题是个禁忌,大家务必避开) 青春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心境,就看你能不能把这个关键解读好。
我们刚才提到你需要特别准备一下关于团队的素材,我在这儿放了两个题目,很值得练一练:
1.甘之如饴
成语“甘之如饴”出自《诗经·大雅·绵》,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比喻心甘情愿从事某种辛苦工作,甘愿承受艰难和痛苦。请以“甘之如饴”为题,写一篇文章。
2.甘当绿叶
把这两个题目对照起来,甘之如饴是有解说的,甘当绿叶没有,这两个其实都有一点儿暗示团队的意思。
近两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呈现出井喷式的爆发,从董卿的《朗读者》,到《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等,一下子变得很火热。
在这里特别提一个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还被人民日报这样的主流媒体刊文,《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这也正是今年文化类的考察方向:怎么把传承和发展连带起来。
还有一个节目是《经典咏流传》,有一期是孙杨唱《男儿当自强》,他并不是歌手,为什么选他来唱这首歌,因为这是个文化符号。
这两年有一种风格变得越来越火,中国风。提到这个词,
其实我们在脑海里已经有一些指向性的东西了。比如说中国功夫,青花瓷、花木兰。
孙杨这一期的主题是击缶名家张仰胜,一个节目能够蕴含很多文化的东西的。
还有一种文化在这两年越来越多呈现出来,就是地域文化。
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这片土地,它有什么样子,《寻味顺德》是一部讲述广州美食纪录片,是《舌尖上的中国2》的团队制作的。编剧和导演曾经说过:
我们不仅要讲述珠三角悠久传统向祖先的智慧致敬,更要表达一个主题,在美食的传统中寻找前行的力量。
其实这句话可以引申在所有文化类的素材中使用,我们是在一种素材中寻找传统和前行共进的力量。
那么关于文化,写作的角度有什么? 1.国家的、民族的、世界的 2.地域的、乡土的 3.传统的传承
4.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和发展
具体一些,可以写传统节日,写大年三十晚上的团聚,
写中秋吃月饼,端午包粽子,可以写中国的南北方差异,你所在的地方、你们家是怎样过这个节的,我觉得就特别重要。
地域的、乡土的部分:可以写你所在的地方。以北京为例,可以很恢弘,是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也可以很乡土,胡同里的人、冰糖葫芦、老北京经历过的那些东西,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线。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能不能在写任何素材的时候,给它寻到一条文化的根。
写作的立意和内容:
内容:大题小做——以文化为背景的自己的生活和故事 立意:小题大做——给生活的场景寻一个文化的根 那么,你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写自己练字绘画、看一本书、谈一曲琴、背一首诗,你是不是都能落到文化的根上,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文化真的是一个很高深的东西吗?这里借用龙应台的一句话:
文化是什么?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