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010·重庆高二检测)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D.一块农田
【解析】选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无相互关系;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种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一块农田中的生物存在相互关系,生物和环境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一块农田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201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四类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A。
3.(2010·桂林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沼泽地、红树林、泥炭地、稻田都属于湿地,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
C.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较强,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解析】选C。草原上降雨少,比较干旱,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水,无高大树木躲藏,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
4.(2010·海北高二检测)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焚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焚烧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
【解析】选C。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对残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慢,人工焚烧残枝落叶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从而加快物质循环。
5.(2010·平凉高二检测)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许多鸟类在春季交配繁殖”。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依次是( ) A.阳光、水、温度 B.温度、水、阳光 C.温度、温度、水 D.阳光、水、阳光 【答案】B。
6.(2010·嵊州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选B。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病毒营活细胞内寄生,属于消费者;蚯蚓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
7.(2010·敦煌高二检测)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
【解析】选C。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腐生生物都是分解者;自养生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8.(2010·黔南高二检测)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所有的生物成分
【解析】选C。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被生产者利用,否则动植物的残骸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而消费者则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9.(2010·成都高二检测)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哪一条。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 )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解析】选B。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藻类作为池塘的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如下捕食关系:藻类→水蚤→水生甲虫→鱼类→池边杂食动物,这样便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10.(2010·钦州高二检测)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D.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渐递减
【解析】选B。考查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庞大,其中的食物链就越多,彼此间的联系也越复杂。因为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草食动物的食物,而一种草食动物既可
以吃多种食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从而使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11.(2010·聊城高二检测)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解析】选B。食草鸟是初级消费者;蜘蛛和蟾蜍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增加。
12.(2010·敦煌高二检测)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小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答案】C。
13.(2010·果洛高二检测)青海某地为治理草场退化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是“鸡上山羊入圈”,在这里鸡的作用是充当(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分解者
【解析】选B。“鸡上山羊入圈”,鸡吃虫可保护草,鸡是次级消费者,羊吃草,羊是初级消费者。 14.(2010·广元高二检测)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家鸡中,影响卵巢发育的重要因素是日照长短 B.鱼塘中,影响鱼类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关键是溶氧含量 C.影响鸟类迁徙的关键因素是温度
D.连绵阴雨时,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强度 【答案】C。
15.(2010·玉林高二检测)如下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O2量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C.Ⅰ和Ⅱ都可以是消费者或生产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
【解析】选B。Ⅰ的耗氧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Ⅱ的耗氧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则Ⅰ是恒温动物,属于消费者,Ⅱ可能是植物,属于生产者。
二、非选题
16.(2010·铜仁高二检测)热带雨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6类生态系统的有关方面的比较表: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量(吨/公顷·年) 生物量(吨/公顷) 苔原 1.5 10 北方针叶林 7.5 200 7.5 35 温带落叶林 11.5 350 11.5 15 温带草原 7.5 18 7.5 5 热带雨林 50 300 50 5 枯叶输入量(吨/公顷·年) 1.5 枯叶现存量(吨/公顷)
44 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判断依据是表中的 ,造成生产力最高的环境因素是 。
②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的 ,造成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 (2)据考察,赤道附近的一个小岛(热带雨林)虽然面积不到0.5km,哺乳动物却多达58种,这一现象说明热带雨林具有极其丰富的_____库。
(3)热带雨林终年郁郁葱葱,生息不止,能有效调节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性的非生物因素是 。
【解析】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雨量分配均匀,使热带雨林生产量高,落叶多,但分解者分解迅速,又迅速被植物吸收,导致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少,同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微妙的物种关系,使热带雨林演化出了种类繁多的珍奇动植物。因此,它还是人类的一座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答案:(1)①热带雨林 净初级生产量最高 温度高、雨量大、光照强 ②枯叶输入量远大于枯叶现存量 枯叶被分解者分解后又迅速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很少 (2)基因 (3)水 17.(2010·树德高二检测)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分析下列问题:
(1)在这个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蛇获取能量的最佳途径(食物链)含有 个营养级。 (2)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鸟与蝗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图中所示的成分以外,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还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如由于环境改变,蟾蜍不适应新环境而大量死亡,那么蝗虫数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后到最高营养级。在食物网中,某一生物可处于多个营养级,不同生物之间既可有捕食关系,也可有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捕食者大量死亡,会造成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来随着食物减少而减少。
答案:⑴6 ⑵蛇⑶捕食和竞争(4)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先增加后减少 18.(2010·敦煌高二检测)下面是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那条食物链共包含___________个营养级。 (2)杂食性鱼和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定是 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 它属于第 _______营养级。
(4)为了能长期保持该湖泊生态系统的鱼类有最高产量,应采取的适宜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消费者由于食性复杂,往往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属于第一营养级。为了长期保持鱼类的最高产量,应适时、适量捕捞成鱼,保证种群的出生率。
答案:⑴5 ⑵捕食和竞争 ⑶绿色植物和藻类 1 ⑷适时、适量捕捞成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