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16 【设置编织曲面参数】对话框
其中各项参数说明如下: 1. 强调:
用于设置系统在生成曲面时考虑主曲线和交叉曲线的方式。共有三个选项: 两者——选择此选项,则所产生的薄体会沿主要曲线与横越曲线的中点创建; 主曲线——选择此选项,则所产生的薄体会沿主要的曲线创建;
横越的——选择此选项,所产生的薄体会沿横越的曲线创建。绘制如图6-17所示的曲线作为生成薄体的依据。
图6-17 绘制曲线
在这里,其中的一条横越线和主要曲线在空间上是不相交的。选择 按钮创建曲面,
按提示首先选择主要曲线,接着选择横越曲线和脊线。单击确定进入图6-16所示的【设置编织曲面参数】对话框。将强调设置为两者,单击确定生成曲面,其效果见图6-18中的曲面二。重新选择
按钮,按同样的方式选择以上各类曲线,进入【设置编织曲面参数】对话框后
将强调项设置为横越的,单击确定生成曲面,其效果见图中的曲面一。用同样的方法将强调设置为主曲线创建曲面,其效果见图中的曲面三。这时比较三个曲面即可理解三种不同的强调方式,其效果如图6-18所示。
图6-18 曲面比较
2. 公差
该选项用于设置曲线与主要弧之间的公差。当曲线与主要的弧不相交时,其曲线与主要弧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所设置的交叉公差值。若超过所设置的公差时,系统会显示“Highlighted strings do not intersect within tolerance”错误信息,并无法生成曲面,提示重新操作。
3. 第一条主曲线
用于定义第一条弧与已经存在的面的约束关系,目的在于可以使生成的曲面与已经存在的曲面在第一条弧处符合一定的关系。共有三个选项:
无约束:定义第一条主要弧无约束,即不可改变形式,生成的曲面在公差范围内要严格沿着第一条弧。
相切:定义第一条主要弧与所选取的薄体相切,且所产生的薄体与所选取薄体的切线斜率连续,选择该选项后,系统将提示选择薄体。
曲率:定义第一条主要弧与所选取薄体相切,且使其曲率连续,该选项比相切有更高的要求。
4. 最后一条主曲线
用于定义最后一条弧与已经存在的面的约束关系,目的在于可以使生成的曲面与已经存在的曲面在最后一条弧处符合一定的关系。共有三个选项,同第一条主要弧相同并具有同样的含义,在此不赘述。
5. 第一条交叉曲线
用于定义第一条横越弧与已经存在的面的约束关系,目的在于可以使生成的曲面与已经存在的曲面在第一条横越弧处符合一定的关系。
6. 最后一条交叉曲线
用于定义最后一条横越弧与已经存在的面的约束关系,目的在于可以使生成的曲面与已经存在的曲面在最后一条横越弧处符合一定的关系。
7. 构造选项
用于设置生成的曲面符合各条曲线的程度,共有三个选项:
标准的:选择该选项,系统将按照正常的过程创建实体或是曲面,该选项具有最高的精度,因此将生成较多的块,占据最多的存储空间。
用样条点:该选项要求选择的曲线必须是具有与选择的点数目相同的单一B样条曲线。这时生成的实体和曲面将通过控制点并在该点处与选择的曲线相切。
简化:该选项可以对曲线的数学方程进行简化,以提高曲线的连续性。运用该选项生成的曲面或是实体具有最好的光滑度,生成的块数也是最少的,因此占用最少的存储空间。
8.脊柱线
脊柱线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主要用于控制交叉线的参数化,有助于提高体的光顺。使用脊柱线要求第一和最后的主曲线是平面曲线,并且脊柱线应垂直于第一和最后的主曲线,不能垂直于交叉曲线。
下面简述一下创建曲面的过程:
绘制如图6-17所示的曲线,单击
按钮,这时将弹出【编织曲面】对话框提示选择主
曲线和向量方向,按图6-19所示选择曲线和方向:
图6-19 选择主要曲线和向量方向
选择完毕后单击确定进入下一步,选择穿越线,选择完毕后系统将提示选择脊线。选择右侧的直线作为脊线。单击确定进入如图6-16所示的【设置编织曲面参数】对话框,参数设置如图6-20所示,单击确定,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创建选项并单击确定,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选项。
图6-20 设置参数 图6-21 【布尔操作】对话框
这时生成的曲面如图6-22所示。由于强调项中选择了穿越曲线,生成的曲面在穿越曲面处严格贴合。
图6-22 创建薄体
练习:
第一步 建立一个边长为20的长方体。
第二步 建立一个变半径圆角,半径值分别为5和15,如下图所示。
R5
R15
第三步 选择插入——成形特征——抽取,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面子功能和一般B-曲面,用光标选择变半径倒圆的四边形,选择确定。
第四步 选择格式——移至层,选择实体,确定,在弹出的文本框中输入10,确定,则实体被移至第10层。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 选择插入——曲线操作——抽取,选择抽取等参数曲线。 第六步 用光标选择曲面,图中显示U、V方向箭头,如下图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