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不仅屡屡记录在隋唐文献里,也保存在唐墓壁画中。文学家笔下吟诵鹰鹞的诗歌更是________。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把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描绘得________。
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利用猎鹰打猎,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草原文化。这种风尚也深深影响了汉族高层。唐朝皇帝玩鹰放鹘的风气很浓,张籍《宫词》说:“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
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____。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数见不鲜 栩栩如生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 B . 司空见惯 栩栩如生 历久弥坚 情有独钟 C . 司空见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 . 数见不鲜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 .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 . 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 . 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第 1 页 共 14 页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B . 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 . 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D . 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旮旯”与“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尔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词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开始,阿尔泰语系某族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汉语里借用“旮旯”一词,可以单称“旮旯”,也可以和汉语里原来的词结合,叫犄角旮旯。从字形上看,能推测其音译自外族语。两个字不能拆开,这是很多外来语词的共同特点,如葡萄、唢呐、珐琅等。
在阿尔泰语系中,“旮旯”表示宏大、雄伟、神圣的地方,从当初造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两个字都有日字。汉语中旮旯的本意是太阳的故乡或太阳神的住地,保持了阿勒泰语的原意。阿尔泰语系诸族,普遍有崇拜太阳神的信仰。但“旮旯”这个词译过来后,又经过演变,词义由神圣变为世俗,所指的地方也由大变小,但字形却没有变。
第 2 页 共 14 页
(1) 有关“旮旯”一词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旮旯”是音译外来词语,与阿尔泰语系词语“格勒”发音相似,语源应相同。 B . 按汉字造字法,“旮旯”两字的构成都有“日”字,字形上保留了原词意。 C . “旮旯”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汉语借用过来,演变至今,意思没有太大变化。 D . 阿尔泰语系中,“旮旯”的意思与阿尔泰语系诸族崇拜太阳神的信仰有关。 (2) 对第三段中“这一规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某一外来词汇用的人多了,词义发生了变化,时间长了变化后的词义就固定下来了。 B . 某一外来词汇其原始意义不被人接受,时间长了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其意义。 C . 某一外来词汇其原始意义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交际中就改变了其意义。 D . 某一外来词汇因为使用它的人多了,其词义不能固定下来,时间长了就发生了变化。 (3) 下列关于“旮旯”一词的用法和演变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原词为褒义,汉语音译过来之后指“不起眼的小巷子”,略含贬义,带有对某地轻蔑甚至歧视的意味,现仍如此。
B . 原词为阿尔泰语系的词语,后来,该语系某族人来到汉地,在回答“所自何方”时,将此词传入,遂使其成为汉民族通行于各地的共同语。
C . 原词发音与“格勒”相似,汉语借用后语音被打趣地变为“旮旯”,“葡萄、唢呐、珐琅”等词的读音也以这种方式演变而来。
D . 原词含神圣之意,汉语译过来后词义由神圣演变为世俗,所指地方也由大变小。 3. (9分) (2019高二下·徐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透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趋势
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同比增长9.06%,其中国产片占比超过六成。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通过行业大洗牌淘汰无效资源、无
第 3 页 共 1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