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2017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3地表形态的塑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0:5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20xx·浙江文综,5,4分)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C.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2.C 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可知河谷处的岩层中间新、两边老,其地质构造类型为向斜。图中河谷东侧坡度较西侧小,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3.(20xx·福建文综,9,4分)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3.A 图中X处有河流流经,可判断此处可能是谷地;由材料“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可确定为背斜。故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4~5题。 地层新老关系 新 地质代号 观测点坐标 (31°38′13″N,117°50′C 12″E) (31°37′54″N,117°50′59″E) 9 / 35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老 (31°38′10″N,117°50′D 19″E) (31°37′57″N,117°50′52″E) (31°38′05″N,S 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4.(20xx·山东文综,11,4分)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4.D 根据材料和表格信息,绘制构造线和考察点位置示意图,可判断D正确。 5.(20xx·山东文综,12,4分)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5.C 根据材料和表格信息,该地质构造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C图符合。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6~7题。 6.(20xx·浙江文综,5,4分)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10 / 35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6.C 据岩层新老关系及形态可知甲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地地质构造为背斜。据地形剖面可知甲地为山峰,乙地为山谷。乙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 7.(20xx·浙江文综,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7.A 岩层①~⑧层理结构明显,最可能为沉积岩。故A项正确。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20xx·江苏地理,7,2分)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8.B 向斜山地层一般呈“V”形,M点位于向斜东翼,故选B。 9.(20xx·江苏地理,8,2分)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9.A XY线沿与地层挤压方向垂直的斜轴延伸,故同海拔的1、4和2、3之间的地层线呈水平状延伸。 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 岩层运 动方向 11 / 35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举例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相互关系 ①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 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二、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褶皱 地质构造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从形 态上 判断方法 图示 构造地貌 侵蚀后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从岩层的新老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关系上 层较新 12 / 35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2020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2017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3地表形态的塑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hjs3211me5kaxd91bwp423gj8gje700ky0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