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小升初语文毕业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选择题(24分) (共12题;共24分)
1. (2分)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安澜园(lán) 灰烬(jìn) 步履(lǚ) B . 待会儿(dāi) 叮嘱(zhǔ) 衰老(shuāi) C . 家祭(jì) 节俭(jiǎn) 辱骂(lǔ) D . 发誓(shì) 勤恳(kěn) 隐瞒(mán) 2. (2分)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慢条斯理(sī) 骄兵必败(bài) B . 项链(làn) 穷凶极恶(è) C . 惩恶扬善(chěng) 遭遇(zāo) D . 深恶痛绝(è) 驱赶(qū) 3.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杭州 殿堂 诗情画意 B . 宏伟 境界 地履其黄 C . 己亥 流连 一泄千里 D . 熏陶 仿照 不拘一格 4. (2分)“争辩”的近义词是什么?( )
第 1 页 共 12 页
A . 讨论 B . 争论 C . 议论
5. (2分)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 )见南山。”表现了一种自由恬静的心境。 A . 突然 B . 果然 C . 悠然 D . 偶然
(2)“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中“新鲜”的意思是( )。 A . 没有变质
B . 事物出现不久,少见的 C . 刚生产的 D . 清新的
(3)“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 )勤奋好学,屡建奇功。 A . 孙权 B . 鲁肃 C . 吕蒙 D . 光武皇帝
(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是(A . 罗丹
第 2 页 共 12 页
)说的。
B . 茨威格 C . 伽利略 D . 亚里士多德
6. (2分)下列互为反义词的是( ) A . 注视---注目 B . 热烈---热切 C . 镇定---慌张
7. (2分)下面古诗及所对应的常识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 . 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乌衣巷》(刘禹锡) D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8. (2分)选择。
①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嫁接(jià) 玫瑰(guì) 模拟(mó) B.吮吸(yǔn) 奴隶(nì) 赠送(zèng) C.锥形(zhuī) 饲养(sì) 默默(mò) D.酿酒(niàng) 颐和园(yì) 乳汁(rǔ) ②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国籍 样和 耻辱 砚台 B.咆哮 濒临 熔化 裹挟
第 3 页 共 12 页
C.享受 暴燥 求饶 笑盈盈 D.苔藓 自卑 栏杆 积淀 ③下列词语搭配完全合适的一组是( ) A.仔细端详 神态严峻 体态匀称 B.改进生活 畅想未来 激情澎湃 C.凝视远方 清晰可辩 驾驭战车 D.震撼人心 感情激荡 狂风咆哮
9.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 . 妈妈做的菜余音绕梁 , 让我百吃不厌。
B . 这孩子做事情总是喜欢别出心裁 , 但有时候也会弄巧成拙。 C . 这些冰雕作品太美了,真是巧夺天工 , 令人赏心悦目。 D . 小熙写起作文来总能妙笔生花 , 因为她的课外阅读很广博。 10. (2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 . 陆机的《文赋》 B . 王羲之的《兰亭序》 C . 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D .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1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婉约 ,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 .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第 4 页 共 12 页
, B .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 . 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 .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12. (2分)选一选。
(1)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题目的特点是( )。 A . 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 . 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 . 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 . 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 基础知识(16分) (共2题;共20分)
13. (10分)比一比,组词。
镜________ 费________ 普________ 境________ 废________ 朴________ 14. (10分)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________,________。
(2)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12 页
三、 “广阅读”内容(10分) (共3题;共10分)
15. (3分)根据情境提示写句子。
(1)《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是:________。(填诗句) (2)苹苹学习很努力,老师经常鼓励她说:“欲穷千里目,________。” (3)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________。培养一个人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不以规矩,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16. (6分)选一选。(填序号)
(1)“遥看瀑布________前川。”横线上应填入的字是( ) A . 飞 B . 挂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 A.李白 B.王之涣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 只有再登上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 B .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7. (1分)找出不是同类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①滑雪 溜冰 运动 跳绳 ________ ②蜡梅 荷花 苍松 翠竹________ ③霜降 寒流 大雪 北风________
第 6 页 共 12 页
四、 阅读理解(20分) (共2题;共20分)
18. (6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________大秤,砍一________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________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________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把下面的字填入选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条 ②杆 ③棵 ④艘
Ⅰ得造一________大秤,砍一________大树做秤杆。
Ⅱ把大象赶到一________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________线。 (2)选文中一共提到________种称象的办法,________的办法更好。 (3)根据曹冲称象的顺序,把下列序号填进相应的横线上。 ①称石头的重量 ②在船舷上做记号
③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 ④赶象上船,看船身下沉多少
第一步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第四步________ (4)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9. (14.0分)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chǔ chù)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lǜ lù)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
第 7 页 共 12 页
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反义词:爱慕________ 有用________ 好处________ 写出近义词:可贵________ 体面________ 爱慕________ (4)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5)用“要……不要”写一句话。
(6)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的人。
五、 习作(30分) (共1题;共30分)
20. (30分)习作
开学后,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哪个人让你难以忘记,哪次活动让你兴奋不已,哪处景物让你特别喜欢……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把它写下来。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250个左右。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24分)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5-4、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第 9 页 共 12 页
12-2、
二、 基础知识(16分) (共2题;共20分)
13-1、
14-1、
14-2、
三、 “广阅读”内容(10分)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6-3、
16-4、
共3题;共10分)
第 10 页 共 12 页
(17-1、
四、 阅读理解(20分) (共2题;共20分)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19-4、
19-5、
第 11 页 共 12 页
19-6、
五、 习作(30分) (共1题;共30分)
20-1、
第 12 页 共 1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