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可编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7:51: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工行业的下游产业,“REACH”法案对我国纺织印染行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注册,将坐以待毙,退出欧盟市场;注册,需付出一笔企业无法承受的庞大开销。如雅戈尔、杉杉等浙江省内知名企业为了保持欧盟市场,也不得不缴纳这昂贵的检测费用。

2.2.2 产品认证制度增加了成本

在纺织品的认证制度方面,主要包括了ISO9000、安全认证、SA8000。在这其中,SA8000体系近年来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较大。尽管SA8000标准的宗旨是通过道德的采购活动以提高生产工人的生产条件,但是这一认证体系正不断被一些团体组织所利用。纺织企业为了保持出口增长优势,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善劳工条件,争取达到或接近SA8000标准。而这一过程必然要耗费纺织企业很多时间和精力以及更多的管理费用和成本(SA8000标准的认证一般需要1年时间,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浙江纺织业的主要优势就在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大多数纺织企业深知SA8000标准认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巨额的“认证”费用使得很多企业根本不敢轻易的申请SA8000标准认证,即便是雅戈尔、罗蒙、爱伊美等众多知名服装企业,在刚刚面对SA8000标准时,也曾表现出了异常关心又不敢贸然申请认证的矛盾心理。

2.2.3 产品检验制度阻碍了发展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经常会由于产品未通过相关国家的检验检疫制度而被阻,其中主要问题是纺织产品中非环保染料等的含量不符合进口国的检测值。这也就使得产品检验制度成为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之一。1998年,绍兴钱清镇的永通染织集团有一批价值100万元的纺织品出口到欧洲。结果在检测中出了问题,经鉴定是布料里有一种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害,进口商

要求退货。这批货在退货中转的各种费用差不多就超过布料本身的价格。而永通集团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原由后发现,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已然是一种世界潮流。要抢占国际市场的制高点,必须强化产品的“绿色”意识。随后,永通集团积极寻求破解绿色壁垒之法,尽管是在极力开源节流之后,成本还是高了30%,出口几乎无利可图,然而永通集团不仅将染料全部改为环保型产品,还斥资2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检测中心。最终,永通集团顺利打开了欧洲市场,并牢牢占据了世界市场中的份额。这家10多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2009年在全国印染行业中创下了产量、销售、出口三项全国冠军,外贸出口超过1亿美元,产品行销75个国家,其中,欧美国家占了40%。2010年前三个月,产品出口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让业内人士连连称奇。但这却是个例,浙江省内绝大多数的纺织企业都没有永通集团这种资金力量,碰到产品不符合标准时,只能被动接受结果,因无能力实行企业转型,不得已只能放弃国外市场。

2.2.4 包装和标签要求剥夺了贸易机会

为防止纺织品包装及其废弃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构成威胁,许多国家都因此颁布了一系列纺织品包装和标签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生态环境。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来看,纺织品包装制度确有积极作用,但却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而且技术要求各国不一、变化无常,往往迫使出口企业不断变换包装,失去不少贸易机会。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就是南美五国发布纺织品标签新法案。2008年,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南美南方共同市场签发了关于纺织品、服装产品的标签技术法规草案。法案规定,在南美各成员国内生产或销售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其标签、印记、贴花、印刷或其他类似手段上,必须包括下列信息:名称或注册商标,国内生产商或

进口商的税号;原产国;纤维含量(纤维含量在整个织物中少于10%,可用“其他纤维”表示);保养须知标签;适用的尺寸或尺码。这些信息须为永久性的、不易磨损、容易辨认及清晰易见的,须用消费国使用的语言来表示,但也可用另一(些)种语言来表示。

3 浙江纺织品出口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3.1 浙江纺织品出口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浙江省纺织服装工业在外部环境上一方面面临着许多较好的机遇,但另一方面,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3.1.1 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

在浙江省纺织业跨越性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产生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但除少数骨干出口企业,由于投入不足,全行业产品质量创新水准与出口产品的档次均不高。就连在国内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梭化率达90%以上的绍兴纺织业,也因产品档次不高和附加值低,致使量扩张的同时,质量也得不到同步提升。这样就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产品认证等难以适应,由此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3.1.2 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浙江纺织品从原料到制成品的整个产品生产过程及废物的处理,很少考虑其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在高额利润面前,许多企业又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发展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因而,国外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检测不仅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在生态标签认证方面,据

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驻中国代表机构瑞士纺织鉴定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03年4月30日,该公司上海办事处共在中国颁发约360张证书。在这360张证书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外贸出口企业及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而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等却很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品认证的。

3.1.3 产品检测设备落后

浙江纺织品服装的检测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品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尽管我国有90多项与纺织品安全性相关的国家标准,并且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如,在2001年1月至10月,在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受理的321批出口纺织品中,就有201批产品因只符合国内标准而未达到国外标准被退回。

3.2 浙江纺织品出口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外原因分析 3.2.1 纺织品出口方向过于集中

浙江纺织品贸易出口方向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个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根据杭州市海关公布的统计资料,浙江省出口的纺织品有近75%是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体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制定上具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欧盟成员国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由于他们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高,所以他们都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其中大部分都高于国际标准。

3.2.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虽然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可编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hkhk434k11is530855j3blzb1bwa600hpi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