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较为普遍。但是为了使产品达到进口国技术法规的要求,宁波各纺织印染企业不得不大量使用价格高于国产染料数倍的进口染料,使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提高,影响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4.2.2 市场准入的门槛提高
浙江纺织品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国劳动者就业的考虑,在产品的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严重阻碍了浙江纺织品国际市场份额。据宁波统计局2010年数据显示,受欧盟生态标准的影响,宁波对欧盟的皮革服装的出口,2009年?2010年降幅分别高达45.1%和52.6%,受产品安全检测的限制,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服装下降1.2%,织物制手套下降1.8%。一些纺织品如坯布、纱线等,本来利润较低,取得进口国规定的国际认证程序既繁琐,费用又高,使出口企业感到效益太低,代价太大,最终中断贸易。2010年,金华一服装企业就有一批出口到美国的针织服装因甲醛含量达不到要求而被退回,该企业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制定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使纺织产品的门槛不断增高,导致浙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难以增加,出口的品种逐渐减少,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缩小。
4.2.3 出口市场空间缩小
新的绿色壁垒,将会使那些不利于人类健康的纺织品,逐步停止生产。而浙江目前的环境技术水平不高,纺织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制定的绿色环保系统要求。随着欧美等国对浙江纺织品设限越来越严,浙江不少纺织品出口企业转而开拓拉美市场。2007年,宁波口岸纺织品出口拉丁美洲的数量增幅保持在70%左右。但该地区的各类贸易壁垒也不断
出现,2007年,巴西和阿根廷纷纷出台了对纺织品进口的管理法规,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这些必然会使浙江纺织品出口范围缩小,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将减缓,出口增幅相应减少。
5 浙江纺织产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5.1 政府的对策分析
5.1.1 增加对纺织企业的资金投入
浙江纺织品服装企业规模整体偏小,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项目方面的投资。若想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浙江纺织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科研小组,划拨专门的科研经费,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水平。绿色产品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该方面给予信贷支持。浙江省湖州市政府于2009年策划,至2015年每年在市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由推进办安排专项用于特色纺织品产业建设。
5.1.2 加强和完善纺织业的技术性立法和标准制定
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纺织品服装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实行“环保标志”制度。无论纺织品是用于出口还是国内销售,都应当禁止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有毒、有害染料和各种化学物质。同时,我国政府还应组织各种专业力量,借鉴国外的研究结果,加快我国纺织品标准的升级步伐,通过立法完善我国纺织业的国际标准认证体系。200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纺织品 装饰用织物》国家标准。这项标准的出台可以尽快消除家纺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提高家纺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使得家纺企业也可以勇敢走上国际舞台,融入全球经济。
5.1.3 建立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
政府应尽快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技术咨询机构,收集有关国际标准化机构的各种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国内各级技术标准化机构及有关单位,直接为我国企业、部门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目前,浙江已开通了“WTO-TBT/SPS信息服务网”,而且建立了预警快讯服务专栏,但是由于这些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明显的发挥作用。这就意味着政府部门须加快信息服务网站的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了解国际上产品标准和认证制度变化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相关企业,使信息网得到有效发挥。
5.2 纺织企业的对策分析 5.2.1 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产品,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主要依靠规模和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浙江纺织企业要做好长远打算,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市场份额大、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实现出口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努力开发专利产品、原创技术和知名品牌,发挥行业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国际先进标准,实施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高于现有国家标准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然后结合成本和价格优势,形成纺织服装产品高、中、低档完整的市场销售格局,彻底改变浙江纺织服装产品“大路货”、“无特色”的市场形象。浙江德清雷甸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就着重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面下工夫,使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相得益彰,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
结构。始建于1979年的浙江万美地毯有限公司是德清雷甸镇一家典型传统纺织企业,2007年该公司由瑞典引进机器人HITEX四台,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将绒高由原先的12mm提高到45mm簇绒机器的地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受到了省内专家的一致肯定。
5.2.2 实施品牌战略应对市场竞争挑战
改革实践表明: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和产品大多是那些具有一定品牌的产品;而国内企业购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也无一例外地首选国外的品牌产品。国内外运作经验也告诉我们,综合性的产品品牌竞争已代替单纯的产品价格竞争,并已上升为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品牌战略实施已成为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应对国内外市场挑战的客观要求。鉴于浙江纺织服装业缺乏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现况,对于大多数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如果一方面要提高技术创新,开发高端产品;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品牌宣传和推广,存在着资金和实力上的缺陷。以现实而言,品牌战略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具有规模和资金的中间运营商。雅戈尔的品牌国际化日臻成熟,在北京举办的“雅戈尔金色年代之夜”人文摄影展和 2008/2009 秋冬高级男装发布会等活动,处处体现着雅戈尔的风采,设计的“Y”元素不仅是品牌的自然基因,更是其接近国际化的新一代基因。面对日益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必将引发全行业的重新洗牌。只有像雅戈尔一样,在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企业才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力拔头筹。
5.2.3 调整纺织品出口经营策略
鉴于国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饱和,大量生产能力因需求不足而被迫逐放空,平均利润率呈不断下降趋势,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突破区域性、市场封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