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压缩与解压缩软件 (3)科学有效地管理磁盘中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动手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信息的管理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日常生活中应用对常见文件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别常用文件的文件类型以及它们的格式 2、压缩与解压缩应用 3、有效管理磁盘中的软件 三、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2、讲解演示法
运用电子教室,将压缩与解压缩软件的应用步骤详细讲述给学生,
结束后,请同学们自己将磁盘中的文件进行压缩与解压缩,体会压缩软件的优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活动:“连连看”游戏,在黑板上排列出常用文件图标、文件格式及文件类型。
师:请几位同学们将这些图标与文件格式、类型连接起来,看谁连又快又准。
生:踊跃举手,到黑板连线。 老师对连线的又快又准的同学进行表扬
目的:创设连线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的感观认识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活动:展示几组相同文件名、不同类型文件的文件夹、压缩包 师:请一位同学分辨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 生:文件名相同,但是图标不同。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能不能再找一找还有什么不同。 (提示)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属性 生:通过比较,找出了文件大小的不同。
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压缩软件的作用会是什么呢? (生进行思考或小组讨论)
生:总结压缩软件的用途。
目的:通过对比各种文件的压缩比例,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思考问题也变得更加积极。
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老师刚才展示的几组文件夹和压缩包,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老师指导生打开文件夹看其中的文件,生观察并回答) 生:文件夹名与其中的文件是一致的,譬如:文件夹名是“音乐”的,它包含的文件全是音乐格式,文件夹名的“电影”的,它包含的文件全是电影格式。
师: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放置文件?
(生思考或小组讨论)
生:便于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文件。
师:对,管理文件需要有条理,像同学们平常管理各门功课一样,需要分类归总,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了。 生:对,今后我们也要这样管理文件。
师:请将你们磁盘中自己的文件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吧。 生进行实践操作。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的心得,简述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结论与成果
4、作用布置
课后思考讨论: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一台计算机供许多的同学使用,磁盘里的文件非常的杂乱,假如你是信息教室的管理员,你将如何科学地管理这些文件呢?
第二单元 管理计算机 认识我的计算机(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竞争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小组合作竞赛,鼓励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