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预习笔记
中 姓名: ( )
预习日期: / /
《登楼》 杜甫 预习重点
一. 诗的体制 1. 古体诗
2. 近体诗:律诗、绝诗 3. 新诗:格律体、自由体 二. 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 1. 直接抒情 2. 借景抒情
3. 借事说理或抒情 4. 借物抒情 三. 情和景的关系 四. 字词辨识 五. 语文基础知识
1. 修辞:双声、迭韵、比喻 六. 品德情意 第一部份 检查预习题 圈出最接近你的表现指数: 完成指数 5 5 4 4 3 3 2 2 1 1 0 0
答对指数
教师专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登楼》预习笔记
中 姓名: ( )
第二部份 预习内容
一. 诗的体制
? 古体诗:亦称 “古诗” 、 “古风” ,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人采用的诗
歌体制。
体式 古体诗 句数、字数 平仄 押韵 绝大多数在偶句的末字押韵,可自由转韵。 古体诗每句字数不拘,有四不必讲求平仄。 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种,而以五言和七言较多。 ?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称为近体,乃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体式 律诗 句数、字数 平仄 押韵 分五言、七言两种。 各句平仄有规定。 偶句押韵,首句可全诗八句。 押可不押,通常押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平声韵。 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七言两种。 全诗四句。 各句平仄有规定。 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 新诗:使用白话写成的诗,有格律体和自由体。 体式 格律体 自由体 句数、字数 平仄 押韵 每行字数基本整齐,每节行音尺(不是平仄)也讲求押韵。 数也基本平均。 有规律。 每行的字数参差不齐,诗行没有规定。 长短差距较大,每节的行数也不必均匀。 多不押韵。 绝诗
1. 《登楼》属于什么诗歌的体制?试加说明。
《登楼》属于七言律诗的体制。
? 这首诗全诗八句,每句七言。各句平仄有规定。 ? 共分四联,中间两联对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
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首句和偶句最尾一字押平声韵: “心” 、 “临” 、 “今” 、 “侵” 、 “吟” 。
2
《登楼》预习笔记
中 姓名: ( )
二. 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
? 直接抒情: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直接写出来。
? 借景抒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和在景物之中,把感情表达出来。
? 借事说理或抒情:通过记叙某件事,把所要说明的道理或抒发的感情表达
出来。
? 借物抒情:通过对一些事物的吟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 1 《登楼》的诗句用什么抒情手法呢?它要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呢? 诗句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抒发的感情 难掩伤心之情。 慨叹古今兴亡变化,一如浮云。眼前借景抒情 春色无心细赏。 寄望山河巩固,胡人不要入侵国土。借事抒情 抒发忧国之情。 时光飞逝,年华老去,报国无门,作借景抒情 诗聊抒己怀。 抒情手法 国家多难,历劫余生,当前景色虽美,直接抒情 三. 情和景的关系
? 触景生情:接触到外界的景物,诱发起原本蕴藏于心中的感情。 ? 缘情写景:把自己的感情,投射于所写的景物上。
1 杜甫《登楼》一诗写景的部份,用的是触景生情,还是缘情写景的手法呢? 杜甫《登楼》一诗写景的部份,用的是触景生情手法。作者看到了外在的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的景色,触动了心中忧国的感情,慨叹国事艰难。虽然古今兴亡变化,一如眼前浮云,但是他仍然希望大唐江山巩固,胡
人不要入侵国土。
四. 字词辨识
? 把把正确的答案圈出来,有须要的话可以查阅课文。
? 把你希望预习的词语写下来,建立个人词语库,以备日后所用。 段落 字词辨识 #1 朝[廷/庭];家[廷/庭] [寇/冠]盗;[寇/冠]军 [浸/侵]袭;[浸/侵]淫 [词/祠]庙;[词/祠]语 日[莫/暮];[莫/暮]不 五. 语文基础知识(自习)
3
《登楼》预习笔记
中 姓名: ( )
六. 第三部份 讨论 品德情意/文化/预习感想
6人一个小组,讨论下面的题目:
1. 试代入《登楼》一诗中杜甫的角色,了解当时他的心理状况。
2. 假如有一天你因为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或人为灾害(例如战筝)而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安定自己的身心? 分享时注意运用直接和间接抒情方法。 (自由讨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