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的,显示了精湛的余属加工技艺。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它让我们不由的呼唤:[点击课件:出现“珍爱国宝”字样]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结束本课。 第7课 小小园艺师(活动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让学生在制作模型中,掌握材料特性和造型手法的运用。 3、让学生在设计营构中,增强经营组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树木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树木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 准备细铁丝和橡皮泥等材料。 二、欣赏交流 1、引导学生欣赏树木盆景,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和造型。 2、学生谈谈课前所了解到的对盆景的认识了解和兴趣所在。 (1)小组交流,师生畅谈。 (2)课件文字展示: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象思维艺术,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于一体的精神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亦有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栽种盆景那是自古至今都有,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丰富、和平环境下的一种精神文明表现。树木盆景在我国盆景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独特的风韵和技巧。其表现手法随着地区的差异,取材的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而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1
3、欣赏示范作品。用铁丝、橡皮泥等相近材料塑造的各种错的造型。 (1)比较后面的盆景和前面所看到的盆景的共同点和差别。 (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盆景中的树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发现材料:细铁丝、彩色橡皮泥等材料。 三、探究体验(尝试制作 实践反馈) 1、学生尝试:根据刚才所看所想,试着运用所准备的工具制作一棵简单的树。 2、学生交流:在制作中积累初步经验。 师生探讨:在尝试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四、学习新知 了解常见树木的基本特征。 1、欣赏图片与讲解:松柏 直立挺拔 柳树 婀娜多姿 枫树 色彩艳丽 2、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树干的塑造:注意树干的造型有特色(斜卧式、直立式等)。枝、叶的塑造:注意疏密组合。 3、学习制作树木模型的方法和要领:学生总结归纳制作步骤要领。 (1)整体构思,细铁丝捆扎出树干和树枝的整体造型。 (2)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加工树干、树技使其更加逼真。 (3)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出树叶,制作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四、学生二人合作完成作业。 1、设置情境,展示活动方案:展示一条宽敞的马路,请每两个小朋友合作制作一棵大方逼真的树,全班同学的“树”都“移植”马路两旁。 2、了解作业要求:同桌二人.相互协作,运用铁丝、橡皮泥等性质相近的材料,捆扎、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2
五、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活动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马路两旁。(教师事先在讲台上布置) 2、说一说:在制作的想法和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评一评:你认为造型大方逼真的树有哪一些? 六、课后反思 教师提示:如何将自己制作的树的模型制作成盆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大胆尝试,做一个树木盆景。 (活动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让学生在制作模型中,掌握材料特性和造型手法的运用。 3、让学生在设计营构中,增强经营组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运用教学课件展示两幅优秀自制小盆景图片,引导欣赏,提问。(或教师出示优秀小盆景实物范例。) 图片一(课本范图一)。 教师释义: 盆景:利用奇石、植物和人工制作的饰品构筑成山水等微缩景观。 教师提问: 此盆景运用了哪些制作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 (石头、草、树叶、纸盒等材料,运用了粘合、穿插等方式) 图片二(课本范围二)。教师提问: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3
你觉得此盆景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材料巧妙运用,如木片的运用,形成小桥流水的意境;废弃烟盒改装成房屋等。) 2、教师出示盆景范作,引导欣赏,教师提问: (1)、谁能够来尝试重新组合? 学生用另一套材料尝试对材料的换位重新组合材料,形成盆景。 (2)、试试看,你还可以增加或删减什么材料进行组合? 3、综合分析:组合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 二、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比分析:学生重新组合盆景与教师范作盆景区别。 组合的随意杂乱与主次突出、意境明确。 2、讨论解决:怎样做到主次分明?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从主体形成人手,逐步补充。 3、方法学习:材料组织有什么技巧? 采取粘合、穿插等方法,注意高矮、疏密的搭配,巧妙利用材料特点,创造意外效果。 三、创作活动 1、活动开展:4人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完成一个自制小盆景。 2、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将石块、沙上、树枝、草叶等加上自己制作的简单模型,组合成缩小的景观,表现出一处比较完整的景致。 四、展示评价 1、自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自制盆景的特色。 2、咏诗会:各组选派一人,针对自己组的盆景或他组的盆景,朗诵诗一首,或是学过的古诗,或是自创。 3、教师综合评议。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4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教学目标 1、能走进乡村,开拓视野,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的艺术文化,做到善于学习和勇于创作。 2、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的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室外教学)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 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分组制作。 3、学生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预估问题: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重里脚轻分配不均);松散不稳(轻轻一碰即例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没有做完(合作不利,分配不公)。 三、相互学习 解决难题 1、师生讨论,逐一阶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1)应大致确定人数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2)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的稻草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