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2页精品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7:34: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有时可将稻草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细致一些,有时也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1)稻草人各部分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2) 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得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扎紧。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1、请优秀组的学生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骤。 (1)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2)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3)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 拓展方法 1、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以稻草为主材)作品(1)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5)。作品(2)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7),镶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作品(3)狮: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头部和脚掌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4),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综合材料的作品欣赏。主材:树皮、棕相叶、果实。附加材料:毛线、布、牙签、纤维绳等。 五、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摆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 2、 评析交流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6

情感目标: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技能目标: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知识目标: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在雨中有没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2、小游戏:表演在雨中等公共汽车。(表情:焦急、微笑、吃惊……)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过问、说、讲、演等过程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时的注意点,如:^***的穿插、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7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六、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8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第10课 艰苦岁月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泥塑的相关知识。 ●了解泥塑的一般制作过程。 ●掌握运用多种泥塑手法综合制作的能力。 ●在泥塑变形的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对泥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泥塑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教学难点:坚持学生的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到附近公共场所观察和了解一些雕塑设计。 2、教师收集部分学生泥塑作品。 3、准备黏土、泥塑工具、塑料布等。 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9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20

22页精品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hwvz1jdnf4c2db011p1797950lpza00fdl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