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
作者:马琼娥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跨入了21世纪。新的时代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人才,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造者,他们的素质决定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纵观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素质教育起步较早,而且不难看出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尝试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进行礼仪规范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学生,由于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所受教育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而,争吵、嫉妒、攀比、狭隘、自私等现象充斥于校园和班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对此,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由此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高素质的人都是良好习惯的人,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学生必须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创造出一个有良好心理的健康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竞争意识、竞争实力,才能担起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膨胀的时代,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日新月异。人们常说,将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上过学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人的一生,在校所受的教育毕竟有限,进入社会仍需要学习,拥有知道的多少,更多的要靠自身的努力学习。因此课堂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在减轻课堂教学、师生负担中培养“会学”的人才。例如初中学生的美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让学生对不同的事物进行认真的比较、观察、分析、理解和提炼。教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成若干学生通过思索能够回答的疑问,引导联想、想象。再让学生各抒己见,突出事物的重点抓住关键。教师再提示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多接触艺术(包括一些艺术史的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美育”,使学生产生稳定而有深度的兴趣。课堂上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落实到第一个教学环节上。在初中美术创作教学中,可应用我国古诗词所特有神韵和高情远韵,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性来启发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审判素质。譬如: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李清照《如梦令》进行美术创作教学。教学步骤是:①课前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联系性、多样性容易解答的例子。②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必须回答的疑点,激发学生探究要求。③运用直觉思维,围绕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