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
一、选择题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某城市某小区采用了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答案 B
解析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城市水域及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城市实际蒸发量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A、C两项错误;在雨季时,城市地表硬化使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正确,D项错误。
2.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
1 / 12
B.地下径流量减少 D.雨季地表径流量减少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势是(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解决城市洪灾 ③增加下渗量 ④补充地下水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的危害,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④正确。
3.此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最适宜应用的城市是( ) A.海口 C.天津 答案 C
解析 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所以此模式适用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紧张的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4~5题。
4.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减少( ) A.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2 / 12
B.②③ D.①④
B.乌鲁木齐 D.拉萨
B.蒸发 D.下渗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答案 A
解析 海绵城市通过增加雨水的下渗而减少了地表径流,A项正确,D项错误;增加了地下径流,C项错误;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地表蒸发关系不大,B项错误。
5.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 ) A.防治水污染 C.缩短径流汇集时间 答案 B
解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促进雨水资源利用,缓解城市内涝,故B项正确。
城市防洪和内涝问题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下图示意某城市主要内涝风险点的分布。据此完成6~8题。
B.补充地下水 D.解决城市内涝
6.与城市主要内涝风险点的确定直接相关的是( ) A.降水量和排水量 C.降水量和海拔 答案 B
解析 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差别不大。从图中看内涝风险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湖泊附近,说明与城市主要内涝
3 / 12
B.地势和排水强度 D.降水强度和海拔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风险点的确定直接相关的是地势和排水强度,B项正确。
7.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建设地下管网,提升排水能力 ②低海拔区域,人为垫高 ③城市地面硬化区域大范围变为绿地 ④适当加大城区湖泊深度,扩大面积 ⑤采取人工措施,减少降水量
A.②③ C.②⑤ 答案 D
解析 建设地下管网,提升排水能力和适当加大城区湖泊深度,扩大面积可缓解城市内涝,D项正确;低海拔区域人为垫高和城市地面硬化区域大范围变为绿地不现实;目前还没有人工减少降水量的措施。
8.城市内涝对该城市交通布局的影响是( ) A.加大城市路网密度 B.充分利用居民区的内部道路 C.建设高架快速道路
D.大力建设城市自行车专用道路 答案 C
解析 城市低洼地易出现内涝,建设高架快速道路可减少城市内涝对交通布局的影响,C项正确。
(2019·吉林市调研)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素有“十年
4 / 12
B.①⑤ D.①④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是“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9~11题。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直接作用最显著的是( )
A.水汽输送 C.下渗 答案 C
解析 通过材料信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可知,该工程主要直接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10.白城利于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答案 A
5 / 12
B.降水 D.蒸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