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整理分享
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学 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2013年3月19日
参考资料
word文档整理分享
一、文献综述 1.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农业这条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农业的研究和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温室大棚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例如:空气的温度、湿度、土壤的含水率等。在农业种植问题中,温室环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能量交换密切相关,进行环境测控是实现温室生产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控制环境条件,使作物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以蔬菜大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设施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与土壤的含水率等参数,直接关系到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国外的温室设施己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但是价格非常昂贵,缺乏与我国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测控软件。而当今大多数对大棚温度、湿度、土壤含水率的检测与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这样不可避免的有测控精度低、劳动强度大及由于测控不及时等弊端,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结果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并提高农业研究的准确性,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设施与相应的农业工程,科学合理地调节大棚内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含水率,使大棚内形成有利于蔬菜、水果生长的环境,是大棚蔬菜和水果早熟、优质高效益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蔬菜大棚的迅速增多,人们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对大棚的自动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单片机及各种电子器件性价比的迅速提高,使得这种要求变为可能。当前农业温室大棚大多是中、小规模,要在大棚内引人自 动化控制系统,改变全部人工管理的方式,就要考虑系统的成本,因此,针对这种状况,结合郊区农户的需要,设计了一套低成本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相结合,由上位机和下位机(都用单片机实现)构成,采用485接口进行通讯,实现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温室生产以达到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质量、产量等为目的。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 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 参考资料
word文档整理分享
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温室内温度、光照、水、气、肥实现了计算机调控,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 美国是最早发明计算机的国家,也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温室控制和管理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有发达的设施栽培技术,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水平非常高。环境控制计算机主要用来对温室环境(气象环境和栽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以花卉温室为例,温室内监控项目包括室内气温、水温、土壤温度、锅炉温度、管道温度、相对空气湿度、保温幕状况、通窗状况、泵的工作状况、CO2浓度、Ec调节池和回流管数值、pH调节池和回流管数值;室外监控项目包括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温室专家系统的应用给种植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决策水平,减轻了技术管理工作量,同时也为种植带来了很大方便[2]。 以园艺业著称的荷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全面开发温室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并不断地开发模拟控制软件。目前,荷兰自动化智能玻璃温室制造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拥有玻璃温室1.2万多平方米,占世界1/4以上,有85%的温室用户使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荷兰开发的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参数设置和必要的信息显示,可绘制出设定参数曲线、修正值曲线以及测量的数据曲线,可以从数据库内调出设定的时间段内参数以便于必要的数据查询,并能直接对计算机串行口进行操作,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上位机软件集参数设置、信息显示、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完成温室灌溉和气候的控制和管理。 此外,国外温室业正致力于向高科技方向发展。遥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局域网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控制要求能在远离温室的计算机控制室就能完成,即远程控制。另外该网络还连接有几个通讯平台,用户可以在遥远的地方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形化界面与这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对话,就像在现场操作一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从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手动控制。 这是在温室技术发展初期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其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控制 参考资料
word文档整理分享
系统及执行机构。生产一线的种植者既是温室环境的传感器,又是对温室作物进行管理的执行机构,他们是温室环境控制的核心。通过对温室内外的气候状况和对作物生长状况的观测,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推测及判断,手动调节温室内环境。种植者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对于作物生长状况的反应是最直接、最迅速且是最有效的,它符合传统农业的生产规律。但这种控制方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不适合工厂化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对种植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自动控制。 这种控制系统需要种植者输入温室作物生长所需环境的目标参数,计算机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与事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温室环境因子的控制过程,控制相应机构进行加热、降温和通风等动作。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通过改变温室环境设定目标值,可以自动地进行温室内环境气候调节,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对作物生长状况的改变难以及时做出反应,难以介入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自主开发的大型现代化温室及引进的国外设备都属于这种控制方式。 3)智能化控制。 这是在温室自动控制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收集农业领域知识、技术和各种试验数据构建专家系统,以建立植物生长的数学模型为理论依据,研究开发出的一种适合不同作物生长的温室专家控制系统技术。温室控制技术沿着手动、自动、智能化控制的发展进程,向着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完备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温室环境控制朝着基于作物生长模型、温室综合环境因子分析模型和农业专家系统的温室信息自动采集及智能控制趋势发展。 参考资料
word文档整理分享
3.参考文献 [1] 于海业, 温室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农业工程学报 ,1997. [2] 牛皖闽,何立新.温室控制系统试验装置与系统分析.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 ,1995. [3] Wray , Michelle Lynn ;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 six2zone tube furnace[D].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2001. [4] 郑锋, 王巧芝, 孙西瑞.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农机科技与信息,2008. [5] 路康, 马斌强, 刘美琪, 袁超. 温室大棚动态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6] Tetsuo Morimoto,Yasushi Hashimoto.An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greenhouse automation,oriented by the concepts of SPA and SFA[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29:3—20. [7] 丁镇生. 传感器及传感器技术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8] 何希才, 薛永毅. 传感器及其应用实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9] Diaz , Gerardo Gristian ;S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heart exchangers Using artifical neural networks. [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2000. [10] 曹柏荣 , 瞿丹晨. 温室大棚中 CO2浓度测量仪.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2005. [11] 彭其圣 , 刘松龄. 单片机温室大棚种植参数监控系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2] 周航慈. 单片机应用程序技术.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2002. [13] 郑锋,王巧芝,孙西瑞.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农机科技与信息. 200. [14] National Semlcondactor. ADC0809UserGuider[M]. [s. L]: National Semiconductor.2002. [15] Anon.Chipcon AS Smart RF CC2420 Preliminary Datasheet [Z].[S.1.]:Chipcon.2006. 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