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9:29: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愿天下高考生:忧愁是可微的,快乐是可积的,在未来趋于正无穷的日子里,幸福是连续的,对你的祝福是可导的且大于零,祝你每天快乐的复合函数总是最大值。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0分)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1. 清朝乾隆皇帝曾说:“天朝物产富饶,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反映了

A. 乾隆皇帝壮志满怀 B. 中国经济获得发展 C. 自然经济下的心态 D. 天朝上国地大物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天朝上国思想的相关知识。材料反映在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制下,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反映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思想,而不是壮志满怀的思想,故A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现行的制度下,发展缓慢,与当时的西方相比,中国则落伍了,故B错误材料上说中国什么都有,没有必要同外贸易,其实当时中国和产力水平远落后于于西方,许多工业品中国就没有。这是中国自然经济的产物,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不了解国外情况,故C正确。材料中乾隆皇帝认为,中国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看不到世界发生的改变,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中已经落伍了,面临着危机,故D错误

2.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县也要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 实行冶铁官营 B. 开创了郡县制 C.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D.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县也要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汉朝实行冶铁官营,故A项正确。秦朝开创了郡县制,故B项排除。铁官只负责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故C项排除。铁器可以销售,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冶铁官营

3. 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A. 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

C. “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 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设问实际是要求说出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逐一判断,A在唐朝时,长安和洛阳就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排除;B南北朝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排除;C正确;D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排除。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的“市”

4.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他讽刺的是

A. 宋朝的榷场贸易 B. 元朝的对外贸易 C. 明朝的朝贡贸易 D. 清朝的民间贸易 【答案】C

【解析】宋朝的榷场贸易是宋朝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边境贸易,互通有无,以盈利是主要的目的之一,故A错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兴盛,元朝对外贸易的税收甚至成为元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并非题干中宣扬国威的光荣礼节,故B错误。明代的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在这种贸易下,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要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清朝的民间贸易以盈利为目的,,故D错误。 5. 下表是我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杂支清单(白银:两) 购大鱼雷艇等项 购后膛钢炮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答案】B

7434.8 965.8 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 北洋水师公费银 726.1 1576.6

【解析】从材料“北洋水师公费银”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开销清单,而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不符洋务运动代表,故A错误。从材料“北洋水师公费银”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开销清单,李鸿章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北洋水师的筹建者,故B正确。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而材料“北洋水师公费银”显示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开销清单,故C错误。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而材料“北洋水师公费银”显示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开销清单,故D错误。

6.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答案】A

7.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 加剧了中国的落后 【答案】C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C项正确。A项是从革命史观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D两项是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8.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

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A. 电视 B. 广播 C. 电话 D. 电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电影艺术的传入。注意把握题干关键词“1909年初”“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具备多种功能于一体,给人以视觉享受和无限美感,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大开眼界,故排除C,D正确。中国最早的广播是1923年1月23日在广东开办的,是一个美国人和《大陆报》合作的,故B错误。 故选D。

9.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故A正确。所有制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还是公有,故B错误。人民公社化不利于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故C错误。工业化的基础增强,不是直接影响,故D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化

10.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制经济,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此可以知道,报告的主旨不可能是肯定不要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A。材料内容重点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而是讨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排除B。结合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美国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都减少了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而可以看出本报告的主旨是主张摆脱,传统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束缚,

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调节手段,C正确。从材料中并没有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只能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手段特征,排除D。

点睛:结合材料可知,该报告认为计划与市场结合是普遍的趋势,说明该报告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不应该拘泥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必被计划经济所束缚,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框架。

11. 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

A.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B. 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答案】B

【解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错误,排除A;材料中“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这是对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效用,B正确;“全面展开”和“摆脱束缚”程度过深,排除CD。

12. 英国人托马斯·曼列举了一个真正的商人所应具备的条件:应该擅长书写、算术与会计,应该熟悉各种关税等税项,熟悉汇率、修理及航海,还应掌握拉丁语等。商人的技艺和财富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欧商人地位的崛起最先和下列哪个事件密切相关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修理及航海,还应掌握拉丁语等”和“商人的技艺和财富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和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故选A;荷兰和英国不属于拉丁语系,排除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CD。

13. “所谓经济规则是经济时代的镜子和代言人,相当忠实地反映这个时代的现实和愿望。”最能反映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发展需求的经济规则是 A. 成立特权贸易公司 B. 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C. 对出口商予以补贴 D. 运用经济手段干预经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阐释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建立起了“世界工厂”,确立了明显的产业优势,所以,英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i5x93nrqn00kc5204u903ypi6bk8900j0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