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1.感染期: 感染途径:
2.寄生部位:肝、脾、淋巴结、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 3.宿主关系:人— 白蛉— 犬、鼠—
★三.致病
1.机理:
WBC 抵抗力 脾肿大 脾功亢进 全血 血小板 出血
巨噬细胞 RBC 贫血 破裂、增生 淋巴结肿大
Ⅱ型变态反应 无鞭毛 肝肿大 肝功 白蛋白 体大量 受损 合成 繁殖 浆细胞 球蛋白 白/球蛋白 倒置 免疫复合 Ⅲ型变 肾功 白蛋白 物沉积 态反应 受损 排出
2.临床表现: ⑴内脏型黑热病
⑵皮肤型黑热病,易与瘤形麻风相混淆,结节中可查见无鞭毛体。 ⑶淋巴结型黑热病:淋巴结内可查见无鞭毛体。
⑷皮肤利什曼病:皮肤溃疡,多发生与肘、膝及手腕关节。 四.诊断
1.病原学检查 ⑴穿刺检查
●①涂片法:骨髓、淋巴结穿刺涂片,查? ②培养法:查? ③动物接种法:查? ⑵皮肤活组织检查:查 ? 2.免疫学诊断:
3.分子生物学方法:PCR、DNA探针。 五.流行 1.分布
2.流行病学类型
人源型(平原型): 犬源型(山丘型): 自然疫源型(荒漠型): 六.防治
- 45 -
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病犬,葡萄糖酸锑钠 2.防蛉灭蛉
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 (Giardia lamblia)
1.形态 滋养体:
●包囊: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 ●2.生活史特点
(1)感染期: 感染途径: (2)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小肠上段。 (3)有间歇排囊现象。 ●3.致病 贾第虫病
机理:机械刺激、虫群隔离。
表现:急性期为爆发性恶臭水样腹泻。
亚急性期为间歇性排恶臭味软便。 慢性期为周期性稀便。
4.诊断及治疗
(1)粪检 :稀便查 ,成形便查 ,隔日多次送检。 (2)小肠液检查 (3)免疫学诊断 (4)分子生物学诊断
(5)治疗:甲硝唑、阿苯哒唑。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1.形态:滋养体 ★2.生活史特点
感染期:
感染途径和方式:直接/间接接触,为性病 寄生部位: 3.致病
★(1) 滴虫性阴道炎
机理: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
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泡沫状,有臭味。 (2) 尿道炎、前列腺炎。
(3) 其他:不孕症、子宫颈癌。 4.实验诊断
(1)阴道分泌物涂片:直接涂片法、涂片染色法或作培养。
- 46 -
(2)尿液、前列腺液检查。 5.流行与防治
(1)流行特点:女性>男性。
(2)治疗:首选甲硝唑(灭滴灵)口服,夫妻同治。
局部用药:甲硝唑、洁尔阴。 (3)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
孢子虫(Sporozoan) 疟原虫(Plasmodium)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pv) 间日疟 良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pm ) 三日疟 性 卵形疟原虫(P.ova le po ) 卵形疟 疟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pf) 恶性疟 一.形态
★1.薄血膜上pv的形态
(1)环状体(ring form)(小滋养体): (2)大滋养体(trophozoite):
(3)裂殖体(schizont):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 (4)配子体(gametocyte):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除环状体外,其余各期所寄生红细胞均胀大、颜色变浅、出现鲜红色薛氏点。 ★2.薄血膜上pf的形态 (1)环状体:
(2)配子体: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3.裂殖子超微结构 二.生活史
★1.基本发育过程(以p.v为例)
蚊体 人体 唾腺 肝细胞 红细胞 速发型 囊合子 子孢子 裂殖体 裂殖子 环状体 孢子增殖 红外期裂体增殖 红内期 休眠子 裂殖子 裂体增殖 大滋养体
迟发型 裂殖体 动合子
雌配子 雌配子体 合子 配子生殖 配子体形成 雄配子 雄配子体
★2.特点:
- 47 -
(1)感染期:
(2)感染途径和方式:主要经媒介昆虫(按蚊)叮人吸血时感染,也可经输血和经胎盘感染。
(3)需要两个宿主
蚊:蚊宿主或节肢动物宿主 人:人宿主或脊椎动物宿主 (4)在人体的两种细胞内寄生
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配子体形成 (5)两种生殖方式(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孢子增殖(蚊)、裂体增殖(人)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蚊) 3.四种疟原虫生活史的比较
★四种疟原虫生活史的比较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红外期发 速发型8天 6天 11-12天 9天 育时间 迟发型6-12个月 红内期发
育时间 48小时 36-48小时 72小时 48小时
红内期发 外周血 环状体成熟配子体 外周血 外周血 育场所 在外围血液,其余
各期在皮下脂肪及 内脏毛细血管
R-G出现的 2-5天 7-11天 10-14天 5-6天 间隔时间 三.生理
●1.对红细胞的选择性
Pv —幼稚红细胞 Pf —无选择性 Pm —衰老红细胞 Po — 幼稚红细胞
2.裂殖子侵入RBC的过程 3.营养代谢 四.致病
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的间隔时间。 经蚊虫叮咬:潜伏期=红外期+数代红内期裂体增殖 经输血感染:潜伏期=数代红内期裂体增殖 影响因素:⑴与虫种有关 ⑵与虫株有关
⑶与感染虫量和宿主免疫力有关
- 4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