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的港口货物更多地通过本市口岸进口。
出乎意外的是,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宁波市的货物都有一部分是通过上海港进出的。这表明在干线航班的密度和航线网络覆盖面上,宁波港还不如上海港。
从总体上说,目前宁波只有对本市、舟山、温州、台州四地的区位商大于上海,表明在长三角干线的地位上,上海港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更加接近于枢纽港的目标。
1.4上海、宁波、太仓三港发展比较。上海港、宁波港目前货源充足,各自都以较快速度迅速发展。表5显示上海、宁波、太仓港7年以来的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长率。
从三个港口的吞吐量来看,上海港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从增长率来看,太仓港的增长率是惊人的,而上海港和宁波港的增长率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有所下降,之后稳中有升,但近两年稍有下降。
洋山港建成后上海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宁波港与舟山港正走一体化战略,江苏正把张家港、太仓港和常熟港集合起来,以苏州港“航母”的架势,挥戈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征战。上海港、宁波港和太仓港的经济腹地主要是长三角和长江流域,有一定的重叠。短期内,宁波港和太仓港的发展并未对上海港产生任何影响,但不可否认当供大于需的时候,港口之间或许会成为货源的争夺战场。
2上海、宁波―舟山、太仓三港未来竞争态势
未来五年及以后,随着洋山港二、三期新建码头的竣工,宁波港和太仓港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长三角港口处理能力可能出现剩余,各港口将开始争夺货源,从而竞争因素逐渐凸现出来。 由于宁波―舟山港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与水平,也吸引来自上海、江苏、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对外贸易集装箱货物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同时,在宁波―舟山港的周围也存在上海等港口的竞争关系。按照目前及可预见未来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布局及功能定位,在远洋国际集装箱运输方面,宁波―舟山港将与上海港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在近洋国际集装箱运输方面,宁波―舟山港与浙江省周边其他港口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
2010年以后,随着宁波―舟山港作为干线港的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宁波―舟山港对外通道的建成及改善,以及杭甬运河和杭州湾大桥的建成投入使用,宁波―舟山港的吸引范围将扩大。由于近、远洋集装箱航线的不断开辟,航班密度扩大,包括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安徽、江西的小部分地区以及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其他省市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都可能在宁波―舟山港进出,尤其是对远洋集装箱的吸引量将大幅增加。根据对宁波―舟山港目前及未来集装箱运输吸引范围的分析与展望,通过对宁波―舟山港对相关省市集装箱生成量的吸引率、对腹地的集装箱吸引量的分析,可以预测宁波―舟山港的外贸和内
贸集装箱吞吐量。表6显示上海、宁波和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长率预测。从未来集装箱吞吐量来看,上海在吞吐量的数量上仍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宁波和太仓港的蓬勃发展不可忽视,特别是太仓港将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由于这几个港口的经济腹地有所重叠,各港口要在港口费率、效率及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争取在软环境方面有所突破以吸引更多货源。
长三角港口群在未来的竞争中,应该努力实现从低级竞争形态向高级竞争形态的转变。所谓低级竞争形态,就是港口之间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手段。显而易见,地区内港口间的低级竞争不仅将影响港务企业的收益率,还将影响本地区港口企业的再投资能力,降低其对船公司谈判的地位。而高级竞争形态,则是指港口竞争主要通过增强港口软硬件设施来展开。高级竞争将使区域内港口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从而实质性地提升区域港口的整体竞争力。
以往,特别是计划经济时代,长三角港口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单纯的价格竞争,从而给区域内港口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港航业的日益开放,长三角地区的港口采取了若干对策措施,从而使地区内单纯的价格竞争局面大为改观。
长三角港口群在未来的竞争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注重通过增加设备、提高效率、组织支线网络等方式,尤其是以加强与船公司合作的方式来提高竞争力。也就是说,长三角港口群应该从以
价格为主的成本竞争开始转化为效率竞争、网络竞争、技术竞争和资本竞争,并在各港口之间创造分层次竞争。大港口之间的竞争必然是综合性实力的竞争,单靠价格优惠已经无法吸引大的班轮公司了。当然,从总体看,长三角港口群要实现上述竞争方式的转变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3上海港未来发展的合作竞争战略
3.1加强与长江流域港口合作战略。自2002年上海港实施长江战略以来到2005年底,三年的时间里上海港共斥资4亿多元,在长江沿线五省一市九地设立了12家合资企业。 早在2002年7月,上海港就与宁波港开展合作,上港集箱参股45%与宁波大榭港务公司合资成立宁波大榭开发区集信物流XX公司,并开通宁波至上海集装箱支线。此后,上海港开始了与南通、南京、武汉、重庆、扬州等地不同层次的合作。未来,上海港应进一步加强同长江流域港口的联系。
3.1.1保持以资产为纽带的战略联盟合作形式。上海港长江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完善便捷的长江流域物流网,即通过与长江沿岸各港的合作,将上海港的腹地扩大到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战略一方面全面提升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培养上海港的“喂给港”体系,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培育出一个集装箱货源的“大后方”。另一方面,依托港口间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上海港为全国航运服务的空间,谋求形成中国“黄金水域”和最大经济腹地各方共赢的新局面。上海港长江战略的合作模式可以多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