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验现象为 。
(2)向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20 mL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瓶子
微微变瘪,打开瓶盖,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 。
(3)向另一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20 mL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
荡。观察到瓶子变得更瘪,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4)对比实验(2)、(3),能够合理地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原因
是 。
〖实验原理分析〗
36.(4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加热装置已略去)。
II
I
澄清石灰水
III
【实验1探究CO的化学性质 操作步骤:
① I处放入Fe2O3粉末,固定好仪器后,从II处通入CO; ② 对I处粉末进行高温加热,观察现象;
③ 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待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气体。 (1)I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步骤①之前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
B.导管伸入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使试管充满CO
C.步骤③中继续通入气体可以防止III中液体倒吸 D.本实验不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
【实验2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操作步骤:
① 在I处放入木炭,从II处通入气体X; ② 在I处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③ II处通入N2。 (1)气体X是 。
(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 。 〖科学探究〗
37.(6分)众所周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
9
10 mL 5% CuSO4溶液 钠 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化学小组同学将金属钠放入 硫酸铜溶液时(右图),却没有得到红色的铜。 【提出问题】没有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过小。 【查阅资料】
① 钠很活泼,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
③ 氢氧化铜是蓝色絮状沉淀,难溶于水,受热至80℃以上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 ③ 氢氧化铜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铜也与盐酸反应,且产物相同。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操作 各投入一小块钠 实验现象 1号:钠在溶液中游动较少,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消失,生成灰蓝色絮 状沉淀。 2号:钠在溶液中几乎不游动,聚集在一步骤1 起,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发出10 mL 10 mL 啪的较大响声,然后消失,生成大量灰蓝10% CuSO4溶液 饱和CuSO4溶液 色片状沉淀。 1号 2号 步骤2 分别向1号、2号所得灰蓝色沉淀上加入等体积20%的盐酸 1号: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浅绿色溶液。 2号: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深绿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2中灰蓝色沉淀消失后生成的物质是 。
(3)实验一结果表明,猜想与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依据是 。 【继续实验】
(4)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将饱和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
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生成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了试剂X将灰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物质。则试剂X为 。 【反思与评价】
(5)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 。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8.(4分)某品牌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硫酸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把一支
4 g的粉笔研磨成粉末,加入到20 g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质量为23.12 g。
10
(1)硫酸钙(CaSO4)中钙、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生成CO2的质量为 g。
(3)计算这支白色粉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11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化学参考答案 2016.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A 2 A 12 A 3 B 13 B 4 A 14 C 5 C 15 B 6 C 16 D 7 D 17 D 8 C 18 C 9 D 19 D 10 D 20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阅卷说明:38(3)2分,其余每空1分,阅卷时不出现0.5分;文字表述答案中划线部分为
给分点;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21.(2分)
(1)混合物 (2)B 22.(2分)
(1)C (2)A 23.(3分)
(1)物理 (2)+4 (3)< 24.(2分)
(1)食醋(答案合理给分) (2)铝制易拉罐 25.(2分)
(1)防腐(或保护气等,合理给分) (2)水 26.(3分)
(1)4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防潮、避热(答出一点即可,合理给分,如密封、阴冷、干燥等) 27.(3分)
(1)A (2)过滤 吸附(没有先后顺序) 28.(3分) (1)腐蚀性
(2)NaOH + HCl===NaCl+H2O 或 2Al+6HCl===2AlCl3+3H2↑(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3)NaCl 29.(5分)
(1)碱涩味 (2)草木灰(或K2CO3)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B (4)AC 30.(3分)
(1)AB (2)B (3)Na2S + HgCl2 === HgS↓ + 2NaCl 31.(3分)
高温
(1)S、O (2)ZnO + C === Zn↑ + CO↑ (3)物理变化 32.(5分)
(1)NaHCO3 (2)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3) (4) ①CO2+ Ca(OH)2 === CaCO3↓+ H2O
②NaCl、CaCl2或NaCl、CaCl2、HCl(或一定含有NaCl、CaCl2,可能含有HCl)
12
33.(3分)
(1)集气瓶 (2)燃着的木条 (3)AC 34.(3分)
(1)蒸发 (2)ACB (3)
操作 玻璃棒作用
A ①
B ②
C ③
35.(4分)
(1)瓶子变瘪(或白烟) (2)由紫色变红 (3)CO2+ 2NaOH === Na2CO3+ H2O
(4)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变得更瘪。 36.(4分) 【实验1】(1)Fe2O3 + 3CO 2Fe + 3CO2 (2)ABC 【实验2】(1)氧气
(2)通入氧气后,木炭不燃烧,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
(或①不燃烧②燃烧,或点燃前不燃烧,点燃后燃烧等,合理给分) 37.(6分)
(1)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CuCl2、H2O
(3)不成立 用浓的CuSO4溶液,也未得到红色固体(或铜) (4)20% 盐酸
(5)此题为开放性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合理给分,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原理角度:实验二中的水少,有利于钠置换出铜 实验方法角度:试剂的加入顺序不同
38.(4分)
(1)40:32:64(或5:4:8)
(2)0.88 (提示:生成的CO2的质量为4 g + 20 g ? 23.12 g == 0.88 g) (3)解:设1支粉笔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0.88 g ··········(1分) 100?44
x0.88gx = 2 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g·········(1分) ?100%?50% ·4g答:该品牌白色粉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