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本规定
3. 0. 1~3. 0. 5 这几条涉及对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保温性能、安全性、耐久性要求,编制时除了考虑保温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外,主要参考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中第3章的规定和江苏省相关地方标准的规定。
3. 0. 6 使用年限的含义是:当预期使用年限到期时,外保温系统的性能仍能符合本规程的基本规定。
正常维护包括局部修补和饰面层维修两部分,对局部破坏应及时修补,对不可触及的墙面,饰面层正常维修周期应不大于5年。
使用年限不少于25年的规定是依据《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给出的。
33
4 性能要求
4.1 此条涉及为满足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基本规定和整体要求而需要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控制和检验项目的要求,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编制时主要参照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和《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等标准,并结合我省地方特点及复合材料保温板的实际应用情况而给出的。
4. 2. 2 复合材料保温板的规格尺寸一般选择400mm×400mm或400mm×600mm等小尺寸板,一方面是为了建筑施工时操作方便,另一方面防止因板尺寸过大而导致复合材料保温板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同时应尽量保证复合材料保温板的形状规整,以免施工中出现空隙。
4. 2. 3 复合材料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与干密度有关,控制了复合材料保温板的干密度范围,基本上就可控制了其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
对复合材料保温板提出的体积吸水率要求,是根据我省气候条件,防止抹面层裂缝使水份进入保温层而影响其保温效果和强度下降给出的。同时参照GB/T5480、GB/T5486.3、GB/T16401及JC/T1062-2007标准,结合产品特性和系统要求,制订了复合材料保温板的吸水率试验方法。 4.2.4、4.2.6 粘结砂浆和界面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参照JG149和JC/T547标准给出。由于粘结砂浆和界面砂浆的线膨胀系数与复合材料保温板不同,同样条件下两者的变形不一致,砂浆强度过大易导致复合材料保温板变形破坏。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控制砂浆强度不宜过高。
34
4.2.7 本条规定了玻纤网格布的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其性能要求参考了ETAG 004 与JG 149-2003 。耐碱拉伸断裂强力和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指标均符合建材行业标准《增强用玻璃纤维网布第2部分:聚合物基外墙外保温用玻璃纤维网布》JC561.2—2006的要求,而耐碱性的试验方法按该标准附录A“玻璃纤维网布耐碱性的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法(快速法)”执行。
35
5 设 计
5.1.1 复合材料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饰面材料宜采用涂料、砂浆等柔性轻质材料,不宜采用面砖等重质材料。如确需使用面砖的,应结合工程实际,按照外保温系统粘贴面砖的做法技术要求(苏建科〔2006〕287号),并保证保温板抗拉强度≥0.20MPa,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和验收方案。本规程另增加了非透明幕墙保温系统构造设计。
5.2.2 1 复合材料保温板厚度应满足热工设计要求,但不宜大于40mm。保温板密度较大,厚度过大增加了保温板材自重,如设计厚度确实大于40mm,应设置托架和挑板支撑。3 保温板的蓄热系数和修正系数主要受到保温板的材料组成、干密度和吸水率等的影响,由于复合材料保温板材料类型较多,为方便设计,
3
统一按照400kg/m、吸水率≤10%的水泥基EPS颗粒保温砂浆的蓄热系数设计值取为1.56 W/(m2·k),用于屋面时修正系数设计值取1.30,用于墙面时修正系数设计值取1.25。
5.2.4 复合材料保温板作为防火隔离带时,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5.3.1 基层墙体外侧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可改善复合材料保温板粘贴的平整度,有利于减少外墙渗水。当基层墙体为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时,其表面应涂刷界面剂,以提高其粘结性。
5.3.2 系统抹面层的厚度宜为5mm~7mm。抹面层厚度过大将增加系统重量和材料成本;厚度过小,则在抹面层施工过程中,锚固件尾端圆盘和网布不易固定,在使用过程中板间缝隙易出现水痕,影响建筑美观。基墙为空心砌块时,应采用回拧打结型锚固件以加强锚固。
5.3.3~5.3.11 外墙勒脚、女儿墙、门窗洞口、檐沟、墙体变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