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系统将感光元件尺寸缩小至4/3英寸,且去除了单反原有的反光板
结构,改进了法兰距等参数)
(M43系统与全画幅单反相机感光元件尺寸对比)
2008年,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发布了一种名为Micro 4/3结构(简称M43)的相机标准。松下在当年年底推出首款M43标准的相机G1,这台相机的特色在于大胆地去除了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但相机镜头仍然是可以更换的。这款相机由于去除反光镜,已经不具备单反的特点,因此无法再称作单反相机。
(松下G1是首款采用M43系统的相机,成为跨越单反和便携式DC的一
款相机,但体积并不小)
既然没有了反光板,如何实现取景呢?在取消反光板之后,光线可直接照射到感光元件上,G1就通过实时读取感光元件的图像数据实现在相机后背LCD屏幕上的取景,这种直接使用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并实时输出到屏幕(或电子取景器)上的取景方式就是电子取景。G1的这一取景形式也是基于奥林巴斯E-330单反的前期准备。
随后的几年中,包括三星、索尼、宾得、尼康等厂商在内的多家相机制造商纷纷推出类似结构的可换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
(索尼的半透反光板技术应用于A系列的单电中,去除了五棱镜结构) 2010年,索尼对原有单反相机的结构进行了改造,首先在保留反光板的前提下去除了上方的五棱镜,并且反光板改用半透明半反射的材料,这样当被摄物体光线入射后,一部分光线可被反射到对焦系统,另一部分则直接透射到感光元件上,进而实现电子取景。另外这块半透反光板是固定结构,按下快门时,成像过程中无需再抬起反光板,因为反光板本身就透光。——索尼将这种结构的相机称作单电。
(NEX即是索尼的微单系列,从结构中不难看出在去除反光板和五棱镜后
的精简性)
同年,索尼也和其他厂商一样推出了去除反光板与五棱镜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索尼将之命名为微型单电,简称微单。其他厂商认为微单这个称呼相当靠谱,于是也纷纷将自家这种不含反光板、五棱镜,但支持镜头更换和电子取景的相机称作微单。
后来,民间和媒体对微单和单电这两个词汇进行了混用,现在微单和单电都可以用来称呼这种可换镜头但没有反光结构的数码相机。另外索尼的单电结构相机也仍在市场上流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