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内在逻辑
作者:巴曙松
来源:《经济》2009年第12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深刻反思。实际上,从金融衍生市场看,此次金融危机主要由扬外交易市场引发的,大家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必须作适当区分,正确认识不同市场对金融市场带来的不同影响。可以说,在开始;争静反思金融危机的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市场在危机时期的大幅波动更加凸显了中国金融市场对于股指期货等场内金融衍生品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衍生品发展和监管改革来看、从繁复到简单的回归基本确立了未来一段时期金融衍生品的重要趋势。这当中,既有从纷繁复杂结构衍生品向基础性衍生品的回归,从非标准化向标准化的回归,也有从较为松弛的监管纪律向更为审慎监管的回归以及机构投资者从场外向场内的回归。从这一趋势中,可以看到发展股指期贷等基础性衍生品的更为清晰的内在逻辑。
金融危机成为股指期货产品的极端压力测试
在这次金融海啸中,股指期货稳定市场、管理风险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示。危机中全球股指期贷市场表现突出,运行稳定、交易量、持仓量显著增加,2008年全球股指期货的交易量上升了18%。与场外交易的信用衍生品不同、股指期赁非但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而且在金融危机中有效地减缓了市场的抛售压力,成功地将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转移和再分配,避免现货市场出现更大的跌幅。根据对30个市场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大跌幅的统计,22个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股票现贷平均跌幅为46.91%;8个没有推出股指期贷的国家,现货指数平均跌幅高达63.15%。其中,美国股指期贷的大额避险交易比例明显提高,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危机中积极利用股指期贷进行风险对冲。
在危机发生初期,股指期贷通过交易量和持仓量的一度持续放大,承担现货市场抛盘压力,但全球近400种的股指期货没有出现风险事件和大面积违约。这表明股指期贷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交易制度日臻完善,股指期贷并不是场外衍生市场上的那些金融衍生产品那样成为导致危机的“坏孩子”,而是充分发挥了其稳定投资者预期、管理和对冲风险的积极作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避风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