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作者:周敏 张俐娟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第03期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提出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57-02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但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除了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功能外,还有面向行业企业、面向岗位的现实需求。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发挥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强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学资源,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工作经验的企业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整体情况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 很多高职院校都感觉到校企合作无法吸引企业的积极参与,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成为学校的“一头热工程”。有些企业短视地认为校企合作是一种负担,有些企业碍于情面勉强接受,最终使校企合作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有一些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协议上,这种状态的校企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专业性不强 学生都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提升自我,受到系统的培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在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中,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都是辅助性岗位,技术含量比较低,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甚至有些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实习更无法达到锻炼专业技能的预定目标。
实践经验传授效果不佳 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普遍感觉到在实践经验传授方面缺乏师傅的真传,很多学生在实习后表示实习很难深入。
相关推荐: